高盛GE可能參股海信集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14:4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郎 朗 廣州報道 收購科龍一案尚未結束,海信集團又卷入了一場美國高盛和GE的參股風波中。
4月17日,有媒體報道高盛中國有關人士已數次造訪青島市有關部門和海信集團,擬參股并幫助海信集團實現海外上市,而GE則很可能與高盛達成收購同盟。 對于一直想改變海信集團國有獨資現狀的董事長周厚健來說,這次機會似乎千載難逢。然而就在這一天,海信電器(600060.SH)公布的股改方案卻讓海信集團的改制局面變得撲朔迷離。 收購者高盛? 早在今年1月,根據證券市場公開的信息披露,大摩旗下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基金已持有海信電器2.811%的流通股份,持股市值近3799萬元。 然而盯上海信這塊“香餑餑”的不只是大摩,有海信內部人士透露,高盛中國在與青島市國資委進行溝通,其有意參股的對象正是100%國有的海信集團,希望能通過幫助海信集團海外整體上市實現股權變現。 對于這些說法,海信集團品牌管理中心新聞總監朱書琴告訴本報記者,海信集團尚未聽說這一消息,大摩參股海信電器則是可以從公開資料查到的,雙方沒有直接聯系。 青島市國資委宣傳行政工作處有關人士則表示,海信集團的資產轉讓還在探討階段,目前沒有具體結果,海信電器的股改方案中也要堅持國有控股50%以上的底線。 記者了解到,其實高盛中國除了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中扮演重要角色外,一直在尋求投資中國產業領域的機會,去年高盛曾加入爭奪科龍電器的戰團但最終未果,如今找到收購科龍接近成功的海信集團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正操作多起外資收購A股企業股權的上海榮正董事長鄭培敏告訴本報記者:“高盛參股海信集團是很自然的選擇,在國內上市的家電類公司中格力電器和海信電器是成長前景最好的,公司戰略偏重技術且非常穩健。” 然而高盛參股海信是出于控制數字電視產業的目的,還是尋求短期投資回報?或者兩者兼有?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根據今年3月青島市國資委制定的《青島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規定,青島市國有企業產權轉讓一律進入指定的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掛牌,嚴禁場外交易,資產評估必須公開規范,在公開征集產生兩個以上受讓方的,必須采取拍賣或招投標等競價方式確定轉讓對象,交易雙方不得自行協議簽約成交。 高盛的機會 4月17日公布的海信電器股改方案指出,完成送股后海信集團的控股比例將降到50.05%,但所持有海信電器的非流通股在獲得流通權后的36個月內不通過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即使到期后出售的價格也應該在每股8.91元,這其實是對海信集團核心資產的變相凍結。 4月18日,海信電器董事長于淑珉等高管與投資者進行了網上交流。交流中,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指出,如果海信集團收購科龍成功,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為避免同業競爭,海信集團的白色家電資產將會注入科龍電器,但目前海信集團尚沒有整體上市計劃。 與此同時已有消息稱,顧雛軍已經在海信空調6.8億元收購科龍電器協議上簽字。 對此,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指出,從資本層面來講,海信集團擁有海信電器、科龍電器這兩個國內上市公司后,可以將相關產品整合進這兩家上市公司,海信集團完全可能以一家投資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現,在適當的時機實現集團在海外的整體上市計劃,而高盛、大摩則可能成為其戰略投資者。 然而海信電器股改卻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青島市的國資改革遠沒有惠州、廈門那樣直接,而是選擇了保守的逐步退出的方式。TCL集團1997年就啟動了大膽的國資改革,目前惠州控股的持股比例已下降到15.22%,廈華電子在股改前也將34%的股份轉讓給中華映管,廈門建發集團主動放棄了控股股東的地位。 劉洪新表示:“由于海信集團的最終實際控制人為青島市國資委,因此保持50%以上的控股比例也是國有股權管理的要求;大股東本身未來并沒有于二級市場減持的意愿,而是希望于股權分置完成后,通過與流通股東的利益共享機制進一步發展壯大公司。” 陳剛告訴本報記者,對于希望協助海信集團上市并找到合適時機套現的高盛來說,青島國資委的態度其實最為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電器的方案中特別強調,公司今后進行戰略合作、場外協議轉讓等不受上述承諾的限制,這意味著高盛仍有機會。 管理層激勵提速 在股改方案中,海信集團還承諾在股改實施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集團將啟動海信電器公司股權激勵方案研究論證工作。 其實海信集團旗下20多家子公司的管理層激勵早已實現。早在1996年,海信就開始以剝離非主業資產為切口,開始了它的改制路徑:海信實業公司實施產權出售;海信房地產公司國有股減持、員工持股;海信數碼實行技術人員入股;家電服務業被整體剝離等一系列操作。其間的標志性事件便是“海信電器”以A股形式上市發行。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通過出售、集團逐漸減持股份、經理層認購、職工集體認購、技術入股獎勵股份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海信集團所屬的28家子公司已經全部進行了改制,然而海信電器的管理層激勵才剛剛上路,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總裁于淑珉分別只持有海信電器14560股。 周厚健曾表示:“為什么我們強調集團公司改制,很重要的是體現投資者行為,避免短期行為太多。不改,海信的根基就不夠牢固。我們現在能講奉獻,能講經營者錯位,將來呢?”然而由于青島市政府2002年叫停了當時非常流行的MBO,海信集團100%國有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變。 隨著去年底國資委對管理層激勵政策的重新放開,海信集團的改制又重新提上日程,尋求海外整體上市也是其中的一個渠道。 海信集團營銷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海信電器的管理層激勵比例應該不會太高,因為當前還要保證青島國資委的國有控股地位,可能會效仿格力電器拿出5%以內的股權安排激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