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加快匯率機制改革 防止信貸過快增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黃憲奇 北京報道

  首季貸款出現了增長較快的情況,為防止信貸增長過快演變為投資的全面過熱,央行采取適當的貨幣緊縮措施在所難免。盡管準備金上調措施幾乎成為市場一致的預期,但業界普遍認為其效果有待商榷,而加快匯率機制改革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關鍵。

  匯率推動“寬信貸”

  根據央行最新金融數據,第一季度新增貸款突破1.26萬億,超過了本年度央行2.5萬億信貸調控目標的一半。信貸投放的過快增長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但探討引起這一現象的原因或許比問題本身更為重要。

  自2003年6月份以來,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一路走低,美元指數也從119.61點一路下跌到2004年3月份的80.39點,貶值幅度為32.8%。而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兌美元的

匯率水平一直維持在8.2765左右,盡管匯改后有所升值,也改變不了人民幣總體隨美元一路貶值的現實。人民幣的貶值增強了中國外貿的競爭力,2004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年出現了超過1200億美元的高速增長。這種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態勢在今年一季度得到了持續。

  在現有結售匯體制下,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貨幣供應量。自2004年10月份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一直維持在16%以上的較高水平;去年下半年以來,M2同比增速一直在18%以上。

  較高的貨幣供應量必然導致信貸投放的高速增長,2003年8月和2004年4月,央行連續兩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主要就是對當時信貸投放的過快增長進行抑制。受銀監會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國有商業銀行因改制而加強了內控,2005年的信貸投放受到有效抑制。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制的完成,以及資本充足率的達標,受到壓抑的放貸沖動再次復蘇,這也是今年一季度貸款增長過快的主要背景。

  經濟過熱苗頭初現

  中信證券的馬青博士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前期“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正在演變成“寬貨幣、寬信貸”。另據報道,3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29.9%,繼續保持強勢增長。

  國泰君安證券的宏觀分析師孫建平認為,一季度經濟表現強勁,這宣告了2005年中期開始一些國內外機構的“中國經濟衰退論”的徹底破產,但目前尚不能得出經濟過熱和宏觀調控加強的結論。主要原因在于:一,2005年第一季度基數較小,這一點在固定資產投資上非常明顯;二,僅僅根據一個月的數據就得到經濟過熱和宏觀調控加強的預期是一種弱分析;三,反映企業生產投資活動冷熱程度的發電量和能源消耗量增速并沒有出現明顯反彈;四,CPI、PPI等通脹指標依然較為疲軟;另外,從一季度信貸投放的構成看,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量驚人,為6321億元,同比增加3209億元;這表明當前經濟還處在對過去產能過剩的消化過程當中。而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和歷史數據比較也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經濟的全面過熱并未形成。

  緊縮效果并不足懼

  馬青認為,目前寬信貸趨勢太強,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并不符合央行的調控目標。寬信貸可能帶來的投資加快,肯定會引起調控部門的壓制。這就意味著央行對此不會聽之任之,而會采取措施干預。孫建平則認為,綜合各方面情況,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超儲利率的政策組合出臺的可能性較大。但這種政策組合的緊縮效果尚不足為懼。

  目前金融機構平均超儲率為3.0%左右,總量不足1萬億;這個水平是近年來比較低的水平。上調法定準備金率對抑制信貸快速反彈有一定效果。但由于人民幣匯改并未完成,

人民幣升值進程并未中止,同時宏觀經濟并未過熱,所以資金面很難出現突然逆轉的緊縮,從利率市場化目標、政策對沖的角度考慮,放松銀根的下調超儲利率很有可能和緊縮銀根的上調準備金率一起出臺。顯然,這種有對沖的政策組合的緊縮效果較為溫和,緊縮效果遠低于現在傳聞的央行只提準備金率。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8左右出現上下浮動,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升值的進程仍未結束。在人民幣幣值仍處于低估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長仍將維持較高的水平。

  通過測算,準備金率只有上調1%以上,對銀行的流動性緊縮才會有效。如果上調幅度在25-50個BP之間,收緊的流動性只有800-1600億元,尚不足目前1個月的公開市場資金到期量。而隨著外匯占款的不斷增加,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又將恢復寬裕局面。2003年8月份的準備金率上調只在短期內抑制了銀行的信貸擴展,2004年年初,信貸投放又再次全面反彈。因此,業界擔心同樣的故事也會在本次緊縮過程中發生。相對于準備金率的變動,或許加快

匯率制度改革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