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QDII機構準備好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6日 11:2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郭宏超 孫健芳 袁滿 北京報道 “一夜之間,變化來了”,4月14日,一位證券公司人士用MSN的簽名表達了他對央行一則剛剛發出的公告的體會。 4月14日早晨6點30分整,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5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依然是有條件的放行。針對三類金融機構的不同特質,公告對放行QDII在額度和投資的產品上分別做了規定和限制。 機會成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對于QDII的突然放行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意外。“這與我的預期是一致的。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繼續增大,外匯積累越來越高,已經形成貨幣幻覺,必須要解決,進行外匯管理;另一方面,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在加劇,中國的利差不可能短期內解決,這對雙方發展都不利。” “現在我們看到了解決方式,吳儀副總理帶領的經貿代表團參加美方采購,而另一個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海外投資,允許國內資金進行海外投資,買國外債券,因為資本項目下的失衡可以通過資本項目下的盈余來補平,這對平衡美國的貿易赤字有關系。”左小蕾說。 一直在積極準備QDII的華安基金的一位人士也同意上述看法,他指出,目前外匯儲備這么多,加上國際壓力,順差太多,所以加快放開是十分必要的。 瑞銀中國主管袁淑琴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除了宏觀經濟壓力外,其它各方面的時機也都已經成熟:“一方面,QDII談論了很久,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做產品研究,他們對證監會都有很好的建議,內外準備都已經合適。另外QFII推出已經有很長時間,QDII和QFII是個雙向的資本進出過程,中國外匯儲備已經很大,從這方面講,在QFII之后,相反的方向上推出QDII十分必要。” 但QDII具體操作依然需要時間。原則性的規定到具體技術實現還需要一段時間,左小蕾也指出,“一開始機構要出去,自己沒有經驗,可能需要與國際投行進行溝通,可能需要與國外機構進行合作。” 華安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姚毓林告訴本報,他們很早報了方案,而且不少同行都上報了方案。但就目前來說,方案的實行還有待于監管部門——證監會審批,國務院、證監會、外管局可能還需要協調。 “系統對接上沒有什么問題。” 建設銀行基金托管部一位人士信心十足。據了解目前的形式可能還是國內銀行作托管,選國外銀行作結算。因為QDII比較專業,雖然國內銀行有的在國外也有分支機構,但結算特別專業,當前還需要國外銀行合作做結算。據消息稱,QDII與QFII在通道上可能會有重疊,例如在QFII上建行作結算,花期作為托管行,實施QDII時可能正好相反。 中國銀行基金托管部副總經理楊柳告訴本報,“我們在積極準備,也與外資接觸過,在對外方系統對接上沒有什么問題,這不屬于高科技的項目。” 他坦言,現在主要以投資管理方為主導,我們在其中起到輔助作用。現在看來央行政策推出來離具體操作有一段時間。 詳細規定 央行公告涉及QDII的三條基本明確了符合條件的境內金融機構去海外投資的政策性框架。該公告第四、第五、第六條明確指出對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險機構放開代客外匯境外理財業務或境外證券投資業務。 其實在此之前的3月20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就宣布,其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已接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成為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中央結算系統)的“公司投資者戶口”持有人。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可利用這一戶口,持有《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應減持國有股。至此,社保基金成為首家符合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開設戶口要求并且獲得內地批準在香港交易所開戶的內地機構。 社保基金的這一步表明,其終于成功說服政府當局,允許其吸納國企新股發行股票,而非只收納現金。市場人士表示,這一重大政策轉變將意味著巨大的養老基金正通過H股新股發行,提升資金回報。 據了解,目前社保基金擁有15.7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根據其年度資產配置計劃,境外新增股票投資額將為5-8億美元;境外固定收益投資額約1-3億美元。社保基金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社保基金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并不屬于這次央行公告中規定的這三類金融機構中的基金或保險資金,社保基金海外投資是屬于特批的。 但目前來看,QDII這一舉措還只是屬于試點性質,因為剛開始的規模都是有限的,離傳說中的1800億這個規模還將很遠,因此實質作用在開始階段非常有限。另外QDII的投向問題,香港市場無疑是首選,但一位保險機構的人士告訴記者這不是惟一選擇。 雖然境外股市投資,保險業已早于其他金融機構開禁,不過與QDII 不同的是,該規定允許投資股市的資金僅限于保險的外匯資金。因此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對這次股市投資沒有被列入投資范圍也表示了不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