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闡釋抄底秘笈 因歷史屢次在新興市場上重演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07:58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抄底現象在新興市場屢屢上演 證券時報記者 郭蕾 近日,本報對QFII再次抄底的報道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各類投資者紛紛發表看法,那么,處在事件焦點之中的QFII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呢?本報記者采訪了多家QF
QFII抄底乃歷史重演 里昂證券董事總經理兼中國研究部主管李慧指出,熊市心理是境內投資者誤判行情的一個重要原因。她說,持續多年的熊市使得很多投資者在判斷市場時缺乏自信,而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A股市場,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當初開放股市時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 摩根大通(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中國研究部主管龔方雄昨日在深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類似近期《證券時報》頭版上關于QFII報道的標題,當年在韓國和日本的財經媒體上都曾出現過。” 龔方雄解釋道,內地股市經歷了長期的熊市,而熊市中的操作手法一般是賺了錢就跑,因此在市場由熊轉牛的時候,大家心態一時扭轉不過來,往往以為股市上漲只是技術性的反彈。這種心理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龔方雄說,這種現象曾出現在很多其它新興市場上。當初,日本、韓國的大底都是被美國等國外投資者捕捉到的,而不是本國投資者,因為在此之前,他們經歷了大熊市。在韓國熊市轉牛市的時候,外國投資者覺得韓國的股票太便宜了,大量買入,而國內投資者大量賣出。日本也是,日經指數如今已經達到17000點,而在指數從10000升到12000點的時候,都是國外的基金在買貨,結果把日經指數炒到15000點的時候,本地的基金不得不去追貨。 投資視角差異大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說,外資抄到A股的底部,并不是說海外投資者就特別“清醒”,應該是所謂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陳昌華認為,外資的優勢在于參與程度不高,在A股市場的投資只占外資總投資很小的比例,因此QFII不會太在意它短期的盈虧。“通常,一件事情對你越不重要,你反而能更客觀地看待它。去年內地市場的恐慌氣氛,外資是感受不到的,反而覺得形勢很好。” 陳昌華告訴記者,股改剛開始的時候,整個市場是很沒有信心的,但瑞信當時認為中小股東肯定是贏家。他說:“我不知道我能否代表所有QFII,但在我看來,送股越多股價跌得越厲害是很不理性的。你想想,大股東免費10送2或者10送3,甚至還有公司作出高額分紅的保證。與此同時,公司總股本并沒有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很難不看好的。” 龔方雄則指出,中國基金經理比較缺乏國際視野。最近的資源、黃金和有色金屬股,內地的這些股票,象山東黃金,比香港乃至全球的資源股都便宜得多。內地投資者覺得它漲了100%,就應該出貨。但他們沒有看到,在過去兩三年中國經歷熊市的時候,國際股市上資源股和黃金股翻了2-4倍,近期A股市場出現的行情只不過是補漲。 李慧認為,境內外投資者在思維方式方面也不一樣,內地投資者更多的是看技術面和消息面,而國際投資者更關注基本面和長遠因素,這也是在此輪行情中兩者表現有異的原因之一。 基金評價制度難辭其咎 龔方雄認為,國內的基金經理普遍很優秀,內地許多基金錯失抄底良機部分是受制度制約的影響。他說,境內基金公司的投資戰略、投資理念和對基金經理的評估方式,造成基金經理非常短視,按年、按季度甚至按月來評估基金表現,造成基金經理短期盈利的壓力非常大。例如,去年上證指數從1000點左右一反彈到1200點就要下來,就是因為在經歷了4-5年的熊市后,基金經理剛剛稍有獲利就要出貨,把利潤吃回來。 龔方雄還指出,內地基金經理更換的頻率太快了。 陳昌華則認為,兩者的差異與其說是水平上,不如說是環境上的。“巴菲特的成功之處,在于他投資之后,不會因外界的評頭論足或一時盈虧而輕易改變。而內地的基金經理面對的,卻是短線心態很重的客戶,做得好,被贖回,做得不好麻煩則更大。” QFII繼續看好A股 接受采訪QFII代表一致認為,目前A股市場肯定是在筑底。李慧說:“我們的額度不夠。其實內地被低估的好股票還挺多的,我們對額度的需求很大。中國公司中,我們比較看好設備制造業、農業相關行業以及掌握物流鏈的消費企業,此外還有房地產業。” 陳昌華則表示,市場已經在筑底,牛市能否出現,取決于是否有新的、好的公司上市。所以,他認為IPO一定要重啟,以進一步豐富二級市場投資品種。 證券時報此前系列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