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密購愛建證券將敲定 50%股權考驗政策紅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3日 14:3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恭彬 上海報道 近日,一位參與愛建系重組談判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摩根士丹利收購愛建證券之事行將敲定。大摩將通過受讓股權、注資等方式獲得愛建證券50%股權。
“大摩原計劃收購20%以上,現在則希望一步到位!苯咏竽Φ娜耸客嘎墩f,“方案有望在5、6月份上報,年底獲批,與WTO開放進程正好吻合。” 股權收購之外,愛建證券23億元受托資金追索也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其中包括張揚虧欠的12億元本金及數億利息。 “目前談判進展良好,預料就在近日達成還款協議和大摩的收購協議!币晃唤咏鼝劢ǜ邔拥娜耸空f,“屆時,愛建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將輕裝上陣! 愛建證券是上市公司愛建股份(600643.SH)間接控股子公司。早前的2月份,愛建股份已經將旗下愛建信托“許配”給香港名力集團。 彼時,市場傳出大摩收購愛建證券20%以上股權的消息,愛建股份股價一路走強,最高漲幅達到20%。 大摩收購與愛建困境 據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大摩將以注資、受讓股權等方式獲得愛建證券的50%股權!耙驗樯婕暗綈劢ㄗC券的資產重組,大摩的收購和愛建證券的資產追索被要求同步進行! 愛建證券目前的股東構成是,愛建信托,占股1.95億;寧波市金港信托,占股1.5億;愛建股份,占股1.3億;上海方達,占股9250萬等。愛建股份總計間接控股愛建證券63.24%的股份。 上述人士稱,受劉順新事件影響,愛建證券盡管截至2005年9月底仍有賬面凈資產,但如果扣除或有負債,可能是資不抵債。 “要看最后的談判結果! 4月12日,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昨天晚上還在談方案。” 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9月底,愛建證券總資產131709.34萬元,凈資產60780.44萬元,注冊資本6.5億元。 隱在6個億凈資產背后的是愛建證券巨大的黑洞。 檢查機關對劉順新的起訴書顯示,從2001年到2004年3月1日,愛建信托證券總部和愛建證券先后“非法吸收、變相吸收”了27家單位及4名個人累計高達37.77億元資金。截至2004年3月1日,尚有28家單位、4位個人,累計達23.647億元的巨額款項尚未歸還。 高達23億元的或有負債構成愛建證券重組的巨大壓力。 接近大摩的人士稱,在瑞銀入主北京證券之后,大摩開始感受壓力。盡管目前監管層可能存在批復的不確定性,但大摩相信在WTO開放許諾之下,外資將獲得國內券商至少1/3的股權。 “此前高盛入主高華,而瑞銀獲得北京證券的話語權,讓大摩相信,有望到年底時分獲得愛建證券的50%股權!苯咏竽Φ娜耸空f。 重組提速 對于大摩入主一事,愛建股份董事會辦公室的人士說,目前仍未有確鑿消息。 該人士稱,目前愛建和名力重組事宜將于今年6月提交股東大會表決,其后將提交證監會。根據相關規定,名力及大摩重組愛建系將報批證監會和商務部。 轉讓之前,愛建股份持有愛建信托98%的股權。 “名力的獲批沒有問題。將名力上報押后,是希望和大摩一起,6月份爭取一塊完成。”消息人士說。 根據今年2月愛建股份的公告,名力將先對愛建信托注資3億到3.5億元,并同愛建信托其他原有股東分享股權。其后,名力還將受讓愛建股份第一大股東愛建基金會的股權。 “名力持有多少愛建信托的股權,現在都還沒有定!睈劢ü煞荻聲k公室的人士稱。 但名力完成對愛建信托的控股,已經沒有懸念。 根據協議,名力將從愛建基金會受讓5800萬股股權,加之此前持有的股權,累計18.76%,成為第一大股東;名力還直接持有愛建信托股權。 大摩與愛建的模式,和名力類似,需要大摩注資解決愛建證券的流動性難題。 但大摩參股愛建股份的可能性并不大。 愛建股份的未來布局將變成,大摩控股愛建證券,名力控股愛建信托。愛建股份將專營商業和房地產業務。 盡管完成股權轉讓后,愛建基金會將退居第二大股東,持有法人股46327008股,僅占總股份10.08%,但名力并不參與愛建股份的經營事務。 愛建證券在國內僅為二線券商,有15家營業部,但2002年創立之初仍蜚聲業內。受劉順新事件影響后,愛建證券業務幾近中斷。但在去年,愛建仍取得國內權證交易業務資格,并參與了2005年度上海市城市建設債券向社會的公開發行。 大摩和名力均為中金公司股東,并創下國內券商神話。樂觀人士稱,大摩接手證券,及名力接手信托之后,愛建有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5年前三季度,愛建股份實現主營收入4.43億元,主營利潤7205萬元。其中商業和房地產收入占據前二強,分別是1.96億元和2.47億元。 “愛建證券和愛建信托兩大包袱卸去后,愛建股份基本上已出盡所有利空,接下來專營商業和房地產,應可扭轉前期陰影。”一位分析人士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