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放大機會和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12:58 《新財經》 | |||||||||
文/季立宗 何輝東 近期,中國證監會與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等相關機構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就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進行了廣泛的意見征詢和方案討論。市場參與各方,也在會中進行了多層次的溝通和交流。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已經被鄭重的提到了資本市場發展的議事日程中。
市場呼喚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業務,是建立在市場對未來投資預期的需要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金融工具,實質上是一種信用交易。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利用市場自身的力量博弈,達到平衡和發展的目的。 我國股市在經歷了四年多的漫漫熊途后,已經變得遍體鱗傷。受市場因素影響,作為證券市場參與主體的券商,生存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狹小。近一年多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整頓和協調下,部分券商已經開始走出低谷,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但是,資金的充足性和流動性問題,仍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這道難題如果不能破解,將極大地限制券商的發展空間,資本市場的前進步伐也會因此而放緩。渴望涅重生的券商們,迫切的希望能夠獲得合法的融資渠道,更迫切地希望融資融券業務能夠早日“開閘”。 這個“閘”,為什么一定要開呢?記者采訪了前人大財經委證券法小組組長許健。他表示,“過去,券商普遍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問題。出了事后,大都由國家埋單了。開展合規的融資融券業務,就是要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交易制度上予以規范。另外,也要給證券公司新的活路,拓寬他們的收入渠道,增加他們的利潤來源。這樣,對降低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是十分有利的。” 應該說,我國券商前幾年在融資問題上,是走過一段彎路的,甚至是不歸路。在一個只有做多才能博取價差的單邊市場中,由于正規融資渠道的缺失,挪用客戶證券保證金,就成了券商唯一可以選擇的途徑。另外,對資金強烈的渴求,也使所謂的“三方監管”、“兩方監管”等擦邊球業務有了滋生的土壤,加劇了整個市場的系統風險。痛定思痛,在經過了幾年熊市的洗禮之后,建立一個合法的融通資金和證券的體系,就顯得越發重要。這是市場的呼聲,更是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據招商證券私人客戶部總經理趙斌介紹,融資融券業務除了能為券商帶來不菲的傭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還可以衍生出很多產品創新機會,為自營業務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融資融券業務如果‘開閘’,市場將肯定發生一個質的轉變。”某證券公司營業部老總感慨地對記者說,“首先,在股市處于牛市的時候,對客戶開展融資,將會增加股票交易量,活躍股市;其次,如果處于熊市,開展融資做空,也能夠得到投資收益,市場將不再是單向的;第三,融資融券作為一種金融工具,也有平衡股價和指數的功能,避免市場的大起大落;另外,融資融券業務還會給銀行帶來利息收入,而券商也可以拿到息差。市場將因此而變得更有味道。”同時,他還對記者說:“這個工具其實早就應該開放了,不然,市場也不會走到今天這種窘境。” 風險控制仍是第一要務 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雖好,但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舞得好,可以促進市場的發育;舞得不好,也會弄巧成拙。因此,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就成為了在制度設計階段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國際上,當前證券監管的核心,已經在向以企業資本金為中心的評價體系轉移,并結合其他指標,來構建綜合風險防范體系。我國《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已明確規定,證券公司對單個客戶融資和融券的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對所有客戶融資和融券的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倍。因此,證券公司的凈資本,將會成為內控的重要指標。而對凈資本比例的具體要求,也體現了風險控制在實際操作中的重要性。 融資融券業務具有很強的杠桿效應。這種杠桿效應,能夠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我國單邊市場的現狀。一方面,凈資本的大小,決定了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規模;另一方面,對券商資信度等指標的評價,也會影響到分配給券商信用額度的大小。市場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對資本進行合理的配置。此外,融資融券制度的建立,客觀上也給市場提供了做空的可能。資金的流向,將不再是單向的、被動的,目的性將會更強。長時間后,這種業務所顯現出來的杠桿作用,就會更加明顯。對券商的資本金指標,也會起到重要的牽引作用。 因此,圍繞企業的資本金,設計一套科學的管理控制體系,在融資融券制度出臺之前,就顯得尤為重要。融資的比例、利率和券種等要素,也需要進行詳細的論證和分析。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又要嚴格防范市場風險,在這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給以后業務的全面展開打下必要的基礎,為股指期貨的開設創造條件。 銀證博弈 合則雙贏 融資融券是塊大蛋糕,垂涎的人自不在少數。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作為開展該項業務的兩大主體,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銀行方面傾向于建立一個專門的證券融資公司,通過這個公司來進行具體的融資融券業務。銀行的這種態度,一方面是對券商仍存戒心,不敢過分放權;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整個融資融券業務體系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從而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而券商顯然不愿輕易放棄這塊幾乎到手的肥肉,他們認為,銀行應直接給證券公司建立授信額度,將業務開展的主動權交到券商的手上。融資融券業務尚未推出,市場各方的博弈就已經開始。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由于銀證雙方難以在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上達成統一意見,甚至爭論頗多,因此,客觀上也延緩了融資融券業務的推進速度。 從實際情況來看,銀行和券商其實各有所長。銀行有著豐富的信貸市場經驗,以及強大的資金實力。但無論是證券專業人員的儲備,還是證券風險評估的能力,以及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都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而這些缺陷,恰恰是券商的優勢。在多年的困境中,券商久病成醫,已經逐漸摸索和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風險內控體系,完全有能力承載融資融券業務。因此,銀證雙方加強溝通和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是眾望所歸,也是最好的結果。雖然當前雙方仍存爭議,但不會阻擋資本市場業務創新的大方向。分羹而食,是比較合理的結局。 加速洗牌 優勝劣汰 融資融券業務一旦推出,將對證券公司目前的市場占有率格局產生劇烈的沖擊。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中小散戶的力量漸趨式微。而從種種跡象看,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始階段,將主要針對實力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因此,大客戶的流動,將變得不可避免。券商是否具有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資格,將成為能否留住大客戶的關鍵因素。 市場普遍認為,拿到創新類券商牌照的證券公司,很有可能第一批獲得融資融券業務的資格。因此,創新類券商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占據絕對優勢。這也是各券商爭相申報創新類資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趕在融資融券盛宴之前,盡快地拿到入場券,成為了部分券商近期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不成功,毋寧死!另外,券商持券量的多少,也是能否順利開展業務的重要因素。如果持券量很大,那么對開展融券業務來說,就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權,有了更大的彈性空間。運作得當的話,很容易步入良性循環;反之,則非常被動。 具備融資融券業務資格,并運作良好的的券商,將強力吸引客戶和資金的流入,加速證券業的洗牌。如今的券商,早已告別了那個架上兩條滬深跑道,就能坐地收錢的年代了。殘酷的市場,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創新,爭奪新的市場。融資融券業務便是這種競爭的催化劑。優秀的券商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越做越大;而平庸的券商則將變得步履維艱,被市場擠壓得越來越小,直到消失。市場期待這種競爭,它將推動整個市場走向成熟。 雖然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但該來的總會來。券商原罪的救贖少不了你;銀行資金的解困缺不了你;資本市場的發展不能沒有你。歡迎你——融資融券。 小貼士 融資融券,是指客戶向券商借款購買證券或借進證券出售的一種交易行為。投資者在開立證券信用交易賬戶時,須存入初始保證金,融資的初始保證金要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在我國香港,初始保證金比例為10%,融資可購買股票為初始保證金的10倍。 融資融券并不是國內資本市場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券商就開始為客戶提供“透支”服務,即客戶向營業部借錢買股票或借股票來賣。 在當時機構自我約束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違規融資、挪用資金、重倉莊股,客戶不顧風險借國債之名炒股等,最終,莊股崩盤,參與者血本無歸,眾多券商身陷虧損泥沼。1996年,證監會明令禁止融資融券業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