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融監管擺脫經濟附庸角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 |||||||||
文/楊光 愈演愈烈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對各國的金融監管產生了重大影響。金融自由化一方面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另一方面卻又需要加強金融監管,使得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監管成為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體。對此,《開放條件下的金融監管》一書的作者尚金峰博士在書中闡述了其對金融監管的新觀點。目前的金融監管理論根本上仍然沒有擺脫政府對經濟干預的經濟學
本書可貴之處在于沒有照搬西方金融監管理論,而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傳統的金融監管理論是以比較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為研究背景的,對于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問題則很少涉及。特別是金融監管理論忽略了許多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國家的金融監管理論探索。同時,作者提出,在確立國內與國際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時,不但應從外部力量介入的角度來考慮有效的金融監管策略,而且更應注意從金融機構、金融體系及金融工具的本質方面來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方法。 對于金融監管理論發展應遵循的原則,作者主張內外兼修: 首先,金融監管理論的研究應更多地從金融的本質屬性和金融體系運行的特殊性著手,不但從外部力量介入的角度來考慮有效的金融監管策略,更應注重從金融機構、金融體系內部的激勵相容方面來探索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自覺主動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金融監管制度安排。 其次,金融監管理論應充分考慮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及其影響。經濟金融全球化首先要求金融監管理論研究和應對金融監管的國際化和國際合作問題。 最后,金融監管理論的發展必須努力擺脫危機導向的軌道,逐漸提高先驗性、事前性和靈活性。 在開放條件下,各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選擇決定于其金融市場結構、經濟特點、政治制度及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也就是說,金融業經營的分業與混業,并不是唯一決定金融監管體制的選擇。 作者在書中指出,盡管到目前為止金融監管的理論與實踐都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隨著現代金融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球金融風險愈演愈烈,國際金融監管亦暴露出許多問題:一是監管標準的不一致性問題突出;二是監管協作的不充分性現象嚴重;三是監管制度的框架缺損明顯。這使國際金融監管面臨著如下三大挑戰: 第一,在不同的國家里國際金融機構復雜的組織結構和多元化的經營方針,使得必不可少的相關監管越來越困難; 第二,現代金融便捷的交易方式和技術手段使得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在管理最松的國家從事合法交易來逃避監管,這不僅會刺激更多的冒險沖動,而且還會造成國家間競爭性地放松管制偏好,導致國際金融監管出現更多的空白領域和監管盲區; 第三,國際銀行和金融體系之間的密切聯系,越來越可能使任何重大的局部金融危機帶來國際性或全球性的影響。 隨著金融混業的發展,中國的金融監管必將向著統一的監管模式過渡。同時,以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國際統一銀行監管標準也將為中國的金融監管所逐步采用。 對于構建中國國際化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議,尚博士有著如下思路:必須充分考慮金融創新這一領域。一方面,應比照國際上現行的監管金融新產品的科學標準和操作方法,對新金融工具進行規范監管;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的雙邊、多邊合作,必要時實施聯合監管,從而與其他國家一起規避和減少金融工具創新所帶來的風險,保持銀行業穩健經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