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一座特殊城市的艱難定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06:1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程勝 實習記者 謝雋 深圳報道

  “深圳給自己的定位,是作為香港的金融業后勤處理中心,以及香港金融業進軍內地的一個基地和橋頭堡。”這是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剛剛結束的“高交會”北京推介會上向媒體講的一番話。

  同時,深圳市政府也宣布,將于本月12日組織一個政府高層代表團訪港,與香港政府及業界洽談加強金融服務業的合作。

  深圳頻頻發出期望與香港加強合作的信號,可以視作深圳在“十一五規劃”的一個基本思路的定位。謀劃“深港一體化”或者“深港都市圈”,一直是深圳力爭的一個發展策略,因為,國內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像深圳這般理直氣壯地打出“香港”這張牌。

  深圳的發展定位,這是一個在學術界、政府管理層面上不斷被反復研討、歸納、演繹的話題,也是深圳管理者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在剛剛結束的深圳市“兩會”上,“實施自主創新主導戰略”、“發展循環經濟”被強調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市委書記稱其為深圳發展的“生死之路,命運之途”。描述深圳發展定位時,在常規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之后,又增添了“國家創新型城市”。

  深圳曾經被認為是中國甚至全世界最成功的特區城市,是中國經濟奇跡的標志符號。但是近年來,它也品味了被趕超之后的失落,努力尋找著“后試驗田”時代的城市定位。在失去政策優勢之后,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之中,這種定位過程艱難、充滿迷惘。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人口近1200萬的特大城市之后,26歲的深圳對城市定位有一種刻骨的焦灼。

  特區擴不擴

  在近日舉行的深圳市長記者招待會上,一個香港記者頻頻舉手,卻始終未獲機會提問。他是想求證一則傳聞,即“中央正考慮將深圳經濟特區由現行四區擴大到全深圳市六區范圍,如此特區面積將擴大近四倍”。

  或許,市長也無法回答這項“國家決策”。而記者就此向多個國家部委詢問,均沒有得到證實。而深圳“推動特區內外一體化建設”的舉動,從側面印證了此話題兌現的渺茫。

  特區的界限該不該擴張?這一直讓深圳人感到困惑。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深圳特區與深圳市并非同一概念。有資料顯示,面積為1952.84平方公里的深圳市,其特區內面積只有395.81平方公里,含括羅湖、福田、南山和鹽田四區;而特區外則是龍崗和寶安兩區,呈兩翼狀分布于東西兩側。分割特區內外的一條線,被俗稱為二線關(有別于特區與香港交界的一線關)。

  大多數深圳市民贊同撤除二線關,讓特區的面積擴充為深圳全市,并列舉諸多理由:26年爆破式的快速膨脹發展之后,特區內人口密度不堪重負,土地資源瀕臨枯竭。特區內可建設用地只剩下區區不到22平方公里,激化樓價飛漲。個別城區僅隔著一道鐵絲網,這邊摩天大廈林立、綠樹成蔭;那邊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擁擠的“握手樓”骯臟混亂,城市二元化矛盾非常尖銳。“一市兩制”下,深圳難以規劃形成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格局,二線關阻礙了城市交通順暢貫通,既不利于特區外發展,也無法為特區內發展積累能量……

  對此也有反對意見,認為沒有論據能表明這道關壓制了深圳市經濟發展,問題要害不在“地理二線”,而在“心理二線”。特區內外生活環境的懸殊,說明政府對特區外發展的宏觀規劃、管理和投入嚴重滯后于城市的整體發展。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也曾表示:“特區外基礎建設嚴重滯后,如果用5年時間與特區內平衡,投資至少要達1000億元,但這也得干,不干就沒有環境,沒有競爭優勢。”

  有城市研究專家表示,多年來,深圳一直游移在“撤”與“特”的矛盾中。憂慮在于,那道線沒了,“特”能存在嗎?如果撤掉二線關,全深圳之外不再設置關口的話,會不會加劇已經模糊的特區概念,加劇“特區不特”?如此將削弱深圳獨特的吸引力。況且,就算最終能達到擴大特區面積的目的,但其過程也必將矛盾重重。其一,多年來把守二線關的大量武警人員何去何從?其二,雖然二線關緩沖香港偷渡壓力的功能衰退,但深港兩地也未必就撤關達成共識。其三,從政治上和政策延續性上考慮,高層未必貿然行事。

  事實上,深圳經濟總量多年來與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位列第一軍團,只不過深圳在土地、人口、資源和環境上壓力更大一些。而有關“地理區域定位”的討論,映射出深圳特區既急于擴張生存空間,又訴求明確政策定位的復雜心態。

  深圳在哪里

  與解決內部的“雙城矛盾”相比,讓深圳市更揪心的是,如何找準自己在中國大版圖中的定位,讓特區金招牌永遠閃光。在九十年代初,深圳作為“試驗田”和“改革開放窗口”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晰。如果說九十年代中期,深圳市提出將自己從一個出口加工區,加速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綜合型城市的定位還比較明晰,而其后的“中國金融中心城市”、“區域經濟的中心城市”、“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示范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期間甚至還一度有強烈的將深圳擴為直轄市的呼聲,而種種或明或暗的目標,讓人越來越感到虛大于實。

  管理深圳這樣一個特殊城市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每任深圳領導都想描繪一個令人振奮的藍圖,似乎又都勉為其難。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有學者認為,定位頻繁變換不利于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也從某個角度反映了深圳沒有找到發展重心。客觀地講,由于從“身份”到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深圳外部關系可謂矛盾重重,上述曲折和彷徨無法避免。

  首先是深圳和上海的關系。1996年后,中國股市最大的一輪牛市蓬勃而起,一度深強于滬。而后,資本市場的新主體基金公司,還有各大外資銀行鋪設的網點紛紛落戶深圳,使其一度為打造中國的金融中心豪情萬丈。然而,2000年深交所停發新股之后,黃金、外匯市場、央行二部紛紛入滬,上海成為中國金融中心,乃至全球一個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可動搖,深圳只能為開辦創業板市場而傾盡全力。

  除此之外,還有深圳和廣州的關系。曾有網友評論,深圳和廣州,兩個直線距離僅僅100多公里的超千萬人口城市,注定有解不開的“瑜亮情節”。今日珠三角的經濟龍頭到底花落何處?風神汽車、雷諾汽車被爭到了廣州;新的9+2泛珠三角經濟圈以廣州為中心,港澳與內地經濟關系開始嬗變;甚至還有廣東人大代表提出,是否可考慮將深交所遷至廣州。而在廣東省的規劃中,已經明確廣州的定位是現代化大都市,深圳則是一個現代的國際化城市。與其對應的背景是,從97年后,深圳市領導由相對獨立于廣東、由中央直接任命,嬗變為更多由廣東省下派。或許,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至今格局規劃上的必然結果。

  讓歷史告訴未來

  本世紀初,港資北上加快,再加上金融資源加速涌入上海,種種跡象似乎在昭示深圳的落寞。2002年末的一篇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更是引發空前激烈的討論,被稱為深圳人“集體憂患意識”的集中爆發。2003年7月,中央籌劃為深圳重新定位的國務院七人調研小組到達深圳;又一年多以后,溫家寶再次考察深圳并留下一句話:“深圳是廣東的深圳,也是全國的深圳,不能光理解為就是你們深圳!”他還強調深圳要發揮示范作用,給了深圳人許多回味。

  今日之深圳,也對城市定位有了更現實、更理性的思考,尤其是“擺正”了與香港的關系。在記者招待會上,深圳市長許宗衡兩次強調,“從現實情況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是國內任何城市都不能比肩的”。這位市長在去年上任時就提出“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的理念,也頗獲輿論贊同。

  從歷史的角度看,深圳可謂因香港而“生”。然而當這個新銳城市做大之后,自然與香港有了更加復雜的博弈關系。如今,深圳拋開了“邊緣化”憂慮,先是派要員赴港學習其成功的城市管理經驗,市長不久也將再與港府討論金融合作問題,并利用兩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各有所長的情況謀求互補。這座城市的管理者洞悉,特區之特首先是“地理之特”,如何在深港一體化的過程中再上一個臺階,實乃當前要務。

  更令人注目的是,深圳還努力在中國經濟發展歷史性轉折的變革中,找回“先行者”的自信。市委書記李鴻忠說:“特區今日之‘特’與昨日之‘特’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已經明確特區還要繼續辦下去,但‘特’的具體內容就要我們自己去填寫了。”“要把自主創新、循環經濟寫在我們的旗幟上”。他還強調,這會是一個痛苦的、從“舍”中“得”的過程。但愿這會成為深圳沖出痛局的一個突破口。如果能不再盲目追求數字上的政績,發揮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克服地域不夠寬廣、工業基礎不夠扎實的缺陷,通過產業引導完成城市經濟的轉型,深圳二度弄潮可以期待。

  一位深圳著名企業家曾說,深圳的城市坐標就像停泊在沙頭角的明斯克航母,宛若一個漂浮的巨大甲板。沒有航向的帆船,就不會有順風的時候。對今天的深圳而言,最重要的是“謀定之后,務必行且堅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