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 > 正文
 

金融衍生品迎來發展新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06:13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郭鳳琳 實習記者 周明

  昨天,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宣布正式開展國際貨幣產品交易合作,這為我國推出以外匯為主的金融衍生品創造了條件。

  “中國將是下一個擁有金融衍生品的地方,現在是它開始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全
球期貨之父、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名譽主席梅拉梅德說。

  進入2006年,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正在籌備的金融期貨交易所點燃了市場對金融衍生品的企盼,而以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為主的金融體制改革,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基礎條件。

  市場波動性增強呼喚衍生品

  敏感的市場人士可以感覺到,近來監管層在推動金融衍生品發展方面頻頻發力。比如,利率、匯率改革舉措相繼推出,以及今年籌建金融期貨交易所。有專家認為,人民幣內外價格形成機制變化所帶來的市場波動性增強以及相應的風險加大,是管理層加快推出衍生品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負責人李伏安說,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的改革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面臨著財富升值或貶值的變化。人民幣價格波動帶來了風險,也引起國內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關注。市場波動的出現不僅使避險成為內在需求,同時也為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交易的基礎。

  專家用“一日千里”來形容我國的金融改革:股權分置改革年內即可基本完成,為推出股指期貨掃清了最后的障礙;貸款利率的放開、央行融資券的發行、機構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試點等,使得人民幣國內價格形成機制越來越市場化,為利率期貨及其衍生品的產生提供了基礎;而匯率浮動范圍的加大,也使業界對匯率衍生工具翹首以盼。

  專家認為,這些改革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場的波動性,企業和居民也越來越適應這種市場變化。可以說,發展金融衍生品已具備條件。

  意在奪取自主定價權

  “從走勢看,境內人民幣遠期市場完全是境外人民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的影子市場,而且,這一格局將會延續相當長時間。”長期研究人民幣衍生品的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部主管張光平在一次衍生品論壇上不無痛心地說。

  境內本幣市場成為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影子市場,這意味著即使中國資本項目沒有放開,國際市場上仍然可以通過衍生品對人民幣定價。為什么我們的本幣市場反而受制于人?張光平認為,主要由于國內遠期市場發展程度還很低,無論是市場參與機構還是交易量都很小,因此無法掌握本幣定價權。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常清說:“我國作為最大的買方,不僅沒有形成買方壟斷,反而成為國際炒家蠶食的對象。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發達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特別是缺乏一個掌握重要工業原材料定價權的期貨市場。為此,我國的實業界損失慘重。”

  國內缺乏重要工業品的期貨市場,使得國內企業只能到國外市場避險。但是由于國際期市和國內現貨市場并不同步,所以即使企業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往往也會遭受損失。業內人士認為,只有我國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才能為國內企業避險提供基礎,也才能對國際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同時,也才能自主地為人民幣內外價格定價。

  央行研究局局長唐旭為此呼吁,希望我國的衍生品市場能成為國際市場的組成部分,最好是成為一個新的定價中心。因為只有這樣,話語權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上。這才是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目標。

  加強風險意識是關鍵

  監管層對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已經達成共識,但歷史上的327國債期貨事件,以及近兩年的中航油、國儲銅事件,這些陰影始終籠罩在金融衍生品之上。如何才能不讓歷史重演,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

  對此,李伏安強調,市場主體要從事衍生品交易,關鍵看有沒有管理風險的能力和配套技術,并不是說不做就沒有風險。以銀行為例:只要銀行賬上有不同種貨幣的資產或負債,只要有不同期限的某一種風險或者負債存在,即使這家銀行不做衍生品交易,仍會承受各種資產價格變動的風險。因此,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在開展衍生品交易時,機構是否具備識別、計算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企業和居民對資產價值波動性風險的認識,以及他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駕馭能力也是這個市場發展的關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