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治理顯露新跡象 賺善錢才是生存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06:13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夏麗華 昨天,健橋證券被宣布行政清理后正式進入債權登記程序。與此前被處置的風險券商不同,健橋證券創造了一個不曾挪用保證金、不存在未兌付個人委托理財業務問題卻被托管的先例,這被業界視為券商綜合治理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
從健橋自身的經營歷史來看,由于存在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混亂等問題,它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事出有因”。不過,在整個券業剛剛走出低谷之際,健橋卻退出了市場。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是有關各方主動選擇的結果。 做出這樣的判斷,理由很多。比如,“證券公司綜合治理”今年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項工作將會受到各地政府以及監管部門等各方主體的重視,協調力度也會加大。又如,按照今年基本完成券商綜合治理的目標,風險券商的處置無疑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處置手段將逐步升級。還有,隨著券商業務實施牌照管理的條件逐步具備,券商分化勢必提速,像健橋這樣人才缺乏、資源稀少的券商,將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因此,選擇主動地退出越來越容易取得各方的共識。健橋案例于是成為了這樣的一個“標本”:沒有挪用保證金、不存在未兌付個人債權,甚至沒有資不抵債,只是流動資金困難、難以正常運營下去,這樣的券商也可能被風險處置。業內人士判斷,健橋案例不會僅是個案,加大處置劣質券商力度的信號已經非常清晰。 與退出市場相比,券商成功重組是各方更愿意看到的結果。在這方面,近期也出現了新跡象。 比如,監管部門在多個公開場合傳達了這樣的信息:綜合治理期間,將不再批準外資入股。但最近還是傳出消息,由建銀投資為重組方、交通銀行和匯豐為戰略投資者的湘財證券重組方案已基本得到股東和重組方的認可。 當然,這并不一定表示管理層改變了主意。業內人士認為,綜合治理期間停止外資入股券商,并不排斥有引資打算的一些券商先做好前期的價格談判等基礎工作,等到綜合治理結束后,這些通過引進外資進行風險重組的券商就可能比一般意義上的外資入股券商先拿到“通行證”。由此看來,只要有利于推進行業發展,具體做法是可以探索的。畢竟,綜合治理的初衷是區別對待、治病救人。 監管部門有關人士曾表示:“只有那些以專業能力賺取合理、合法、合規的‘善錢’的公司,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最終生存下來成為市場的主流。”相信在綜合治理過程中,不管是退出市場還是通過重組獲得重生的券商,都將給后來者以警示:賺取“善錢”,才是生存之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