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發展非公經濟要破“玻璃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3日 05:04 四川金融投資報 | |||||||||
保育鈞:建議增設國家體改委負責審定各部門制定的體制改革方案 “現在民營企業對進入壟斷行業有一種說法叫‘玻璃門’現象,看上去能進去,但實際上一碰就被碰回來了。”身為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的保育鈞先生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生動形象地表述了自中央關于進一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36條意見一年以來的現狀。為此,他呼吁盡早消除這種“玻璃門”現象。據透露,全國工商聯已在今年兩會期間上書
“玻璃門”有礙公平 保育鈞說,去年國務院的6號文件即“非公經濟36條”(以下簡稱“36條”)發布后,民營企業很受鼓舞。因為這個文件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全面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的文件。該文件共36條內容,實際上就是突出兩個字:公平。 6號文件要求,第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是放寬五大壟斷行業、金融服務行業、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等領域;第二,加強財政金融支持;第三,加強對民營企業各項社會服務;第四,改善政府對非公經濟的管理,保障非公經濟的合法權益和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第五,加強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 保育鈞告訴記者,“36條”發文至今,據他們調查后發現,很多地方情況依舊。“36條”中明明白白寫著民營企業可以進入壟斷行業,但這猶如“玻璃門”,看得見卻進不去。例如,石油、電信、郵政等部門的進入“門檻”都很高,石油行業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從勘探到零售都全部壟斷。又比如郵政行業,郵政部門最近搞了一個《郵政法》第七稿,規定國內的私人信函350克以下的一律由國家郵政局壟斷,這叫“專營”!皩I”就是不允許民間的快遞業務進入,90%以上的民間快遞也許將被“卡住”。 有業內人士指出,“玻璃門”現象的產生根源,首先是思想障礙沒有很好地清除。據說中央發展非公經濟“36條”出來后,大概有上百人寫《萬言書》,認為允許私營經濟進入很多領域,那公有制還要不要?要求中央把這個文件收回去。 其次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障礙。壟斷行業的既得利益者們在想,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后,自己的“獨食”就吃不成了。與其如此,不如千方百計提高進入“門檻”,阻擋民營資本進來。 第三是法律法規的障礙!36條”都是對過去舊體制的沖擊和突破,但一些舊法律法規不進行清理、廢除,就會互相“打架”。 消除“玻璃門”體制保障是關鍵 保育鈞認為,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各部門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及其旗下企業的既得利益,在出臺法規、部門規章和實施細則時,都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法規、規章等出臺前又無一個獨立的部門來進行審定。因此,他在今年“兩會”期間,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呈請設立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的議案。 “這個議案的基本內容為,增設的國家體改委應是部級單位,職能是負責審定各部委制訂的體制改革方案,保證其方案的公正性!北Sx這樣告訴記者。但新設的國家體改委不同于原來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其區別在于:一是新的國家體改委職能是“審定”各部委的改革方案,而不是“制訂”方案;二是它不局限于經濟體制改革,還包括其他體制改革。 保育鈞說,設立國家體改委非常必要,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得這么快,經濟總量這么大,但其主管部門只是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下面的一個處——非公經濟處。顯然,民營企業能夠爭奪話語權的能力很小。 國家體改委一旦獲準設置后是否真如民營企業所期盼的那樣,使民營經濟在與壟斷集團競爭中處于平等地位?對此,保育鈞很樂觀:“由于國家體改委不存在本部門利益問題,由它來保證各部委所制訂的方案,行業規章制度的公平性是比較可行的。” 公平與效率是市場經濟核心 “這不是我們對民營經濟有特殊的偏好,而是中國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證明中國離不開民營經濟,就是國家壟斷的國有企業也要改成有多元化投資主體的企業。”保育鈞說,中國要改革開放,要發展,就不能不談民營經濟。 “可以用數據來說話”。保育鈞告訴記者,現在全國民營企業有4000多萬戶,吸納就業人口1億人,而在國有企業中就業的不到6000萬人;從稅收貢獻上看,民營企業(含三資企業)的納稅份額已占70%以上。 保育鈞認為,目前應該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公平與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公平是指分配上的事兒,應由政府來管,主要是通過稅收來調節。但市場就只能講效率,誰的成本低,產品質量好,誰的效率就高。企業不講效率行嗎? “要說公平,民營企業希望獲得更多的一視同仁的待遇”,F在很多民營企業碰到麻煩時,不知道找準,誰都不管;到銀行貸款比國有企業困難得多;人才進入民營企業,人事檔案都不能管,更不要說評職稱了。這些問題似乎都在以前的官方文件中有原則性的規定,但就是隔著“玻璃門”看花,看得見而摸不著。 人物鏈接 保育鈞,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196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后被分配到人民日報社工作,歷任記者、編輯、組長、部主任、編輯委員、秘書長、副總編輯兼秘書長、副總編輯兼華東分社社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