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新定位 信托業欲突出重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1日 00:34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錢昊旻 實習記者 俞靚 “重新明確信托公司的定位,這是信托公司、監管層正在考慮的問題。”昨天,中國信托業協會會長、中誠信托董事長王忠民在信托業協會行業研究發展中心成立大會上表示,只有找到新的定位,信托業才能迎來新的發展。
這一觀點在各信托公司代表中產生了共鳴:唯有重新定位,信托業才有可能突破重圍,走出目前困難重重的窘境。 信托業發展舉步維艱 出席信托業協會研發中心成立大會的人士普遍認為,在承認信托機構的管理經營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的同時,也應看到,三大不利的外部環境因素嚴重制約了目前信托行業的發展。 其一,社會公眾對信托理念認識不夠,對信托行業不了解甚至存在誤解。王忠民介紹,事實上信托公司的總體狀況應該說在幾類金融機構中屬于較好的。盡管2005年信托公司的年報尚未披露完畢,但從協會掌握的情況來看,虧損的公司只是少數。2005年是信托產品集中兌付的高峰期,各信托公司順利兌付730億元,只有不到20億元的信托計劃出現問題,采取別的措施進行了兌付。 信托業協會秘書長陳玉鵬認為,社會公眾應該走出認識誤區,一些信托公司的高管出問題,并不能代表信托公司出問題;個別公司出問題,并不能代表這個行業有問題;個別信托品種有缺陷,并不意味著信托制度有缺陷。 其二,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在多重夾擊下,信托產品面臨嚴峻的競爭環境。 其三,在減少信托業違規行為、釋放行業風險的同時,目前的監管政策也壓抑了行業的發展速度。信托公司人士普遍認為,監管部門對行業發展規劃著力不夠,重監管、輕發展,再加上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協調不足,人為地給信托公司造成政策上的不公平,在理財市場的競爭中逐步“邊緣化”。 重新定位從私募走向公募 知名信托業專家王連洲指出,在剛剛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竟然沒有出現信托公司的身影,整個行業到了該認真反思、尋求出路的時候了。 王忠民認為,信托業協會通過去年的“中華信托萬里行”調查發現,行業的諸種困境與目前將其業務定位在“私募”有很大關系。信托公司的業務必須從私募走向公募。在發展公募業務之后,就可以通過外部評價的壓力更好地推動信托公司的規范運作。 西安信托的信托業務部總經理劉光明認為,在大的業務定位上,信托公司的核心業務是資產管理,而且這種資產不應僅狹隘地理解為金融資產。 國元信托高級研究員潘聯星建議,信托公司要跳出代人理財的窠臼,要站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考慮自身業務的發展,比如目前大家關心的醫療問題,就可以考慮引入信托方式杜絕其中的腐敗現象。 分類監管樹立行業發展的標桿 信托公司人士呼吁:監管層要努力為信托公司創造適合生存的發展空間。 王忠民表示,要盡快允許信托產品突破200份的發行限制,允許社保基金、保險資金、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購買信托產品。 在國投弘泰信托公司信托業務部經理陸俊看來,當前首當其沖的工作是盡快出臺分類監管政策。通過分類監管,讓業內真正的好公司浮現出來,從而集中政策優勢、資源優勢,讓好的信托公司得到發展。 有專家強調,信托業要加大創新力度,從理論創新,到制度創新,再到監管創新,只有用創新思維武裝了整個行業,才能改變目前人們對信托業的片面認識,促進行業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