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如何抓住新業務機會成為最后贏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0日 14:4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傅建設 目前中國證券行業分化重組仍在進行,新的競爭格局處于變化過程中,未來的競爭格局取決于證券行業的環境變化、證券公司的定位和競爭策略。 實力為王
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征求意見稿)》,確立了根據證券公司的凈資本規模確定證券公司業務資格和業務規模的原則和具體辦法,這一辦法實施后,證券公司的規模,特別是凈資本規模,將成為決定證券公司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凈資本規模大的公司,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將會處于有利的地位。(見表1) 同時,中國證券市場處于急劇變化之中,各種新的業務不斷出現,證券公司如果能夠抓住新的業務機會,必然能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從海外證券公司的發展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例如臺灣寶來證券抓住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機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領先地位。 中國證券市場未來有許多新的業務機會,包括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在中國證監會分類監管的大背景下,證券公司如何抓住這些新的業務機會取決于兩個方面: 一是是否具備創新業務資格,那些得到證券監管部門支持的證券公司,特別是創新類證券公司,將得到更多的機會。 二是是否具備創新能力,那些創新能力強的證券公司,有可能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 而不容忽視的是,金融業綜合經營目前處于試點階段,已經列入“十一五規劃”,一旦全面推廣,銀行系、保險系的證券公司將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對證券公司新一輪的并購將開始,對證券行業現有的競爭格局將造成直接沖擊。 外資金融機構目前只能以合資的方式在中國從事證券業務,業務范圍還受到嚴格限制,隨著合資公司中外方持股比例的放寬和業務范圍限制的解除,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證券行業的競爭力將會大大提升。 另外,信達、華融等資產管理公司及投資者保護基金托管的證券公司采取何種重組方式也將影響證券公司未來的競爭格局。 在各種外力的壓迫下,證券公司現有的業務規模、銷售網絡、在各項業務上的人才儲備,是決定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那些市場占有率高,銷售網絡齊全,專業人才多的證券公司,在未來的競爭中將會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兩極分化” 在中國證券業分化重組的過程中,不同的證券公司會根據自身情況,采取不同的競爭策略,尋求自身的競爭優勢,最終會形成兩類證券公司:一類定位為全面服務型證券公司,另一類定位為專業型證券公司。 不同證券公司的戰略定位的演進符合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模型。全面服務型證券公司采取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而專業型證券公司則采用目標集聚戰略: 其一,成本領先戰略。少數證券公司通過規模化經營實施低成本戰略,為各類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采取這種定位的證券公司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國內的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組建金融控股集團。另一類是類似美林證券這樣的全面的證券服務零售商,通過便捷的交易通道,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和覆蓋面極廣的業務布局為各類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其二,差異化戰略。少數證券公司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為特定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像高盛、第一波士頓等機構客戶服務商,主要為少數大型機構客戶服務。 其三,目標集聚戰略。大量的中小證券公司將通過市場分割,為特定客戶的特定需求提供服務,在特定地區、特定業務領域尋求競爭優勢,目前有部分證券公司在嘗試朝這個方向轉型。 中國證券業分化重組仍在繼續,大部分證券公司仍然沒有明確的戰略定位,基本上是無差別證券公司,未能沿著三種基本競爭戰略的至少一個方向制定自己的競爭戰略,而是夾在中間,在產品、客戶上都沒有明確的定位,這些證券公司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會進一步被整合,要么被并購,要么明確定位,最后的競爭格局會出現10家左右以銀行、保險控股的金融控股集團、大型證券公司和外資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在證券業務中居于絕對壟斷地位,大量中小券商作為證券業的補充,只能通過差異化經營獲取利潤,這種趨勢已經出現。 (作者單位:興業證券戰略規劃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