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宋如華玩轉空手道 托普案牽動誰的神經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0日 07:00 金時網·金融時報

宋如華玩轉空手道托普案牽動誰的神經

  記者 高國華

  宋如華雖早已遁跡海外,但其給*ST托普(資訊 行情 論壇)及相關各方帶來的傷痛卻遠未消失。被宋如華掏空的*ST托普除了游走在退市邊緣外,還一次又一次觸痛與其有關的各方的神經。日前,官司纏身的*ST托普再度成為被告。不過,這次把*ST托普推上被告席的不是債權銀行,而是當地的國資管理部門———自貢市國資委。

  *ST托普公告顯示,自貢市國資委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ST托普及其第一大股東四川托普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發展公司歸還2955萬元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

  有關資料顯示,1998年4月,自貢市國資委與宋如華及其控制的托普軟件及托普發展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向后者出售川長征(托普軟件的前身)4262.43萬股國家股,每股轉讓價格為2.08元,轉讓款共計8865.8萬元。同時,雙方還簽署了股權轉讓補充協議,約定托普軟件和托普發展向自貢市國資委借回自己應該支付的8865.8萬元股權轉讓款。雙方還約定在2003年12月31日前歸還借款2955.2萬元。由于托普集團爆出巨額資金黑幕,因此,到目前為止,自貢市國資委沒有收到分文還款。

  由此看來,8年前宋如華及其掌控的托普軟件出資8800余萬元購買自貢市國資委所持川長征股權后,又借回了該筆資金,實際是玩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把戲。而當初把轉讓款借給托普軟件的自貢市國資委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會落個錢財兩空的結局。如今,分文未收的自貢市國資委將債務纏身、瀕臨退市的*ST托普訴至法院,要求歸還2955萬元借款及利息。但時至今日才訴諸法律,恐怕為時已晚。

  有關資料顯示,僅2004年*ST托普就被起訴79次。大量訴訟使該公司主要經營性資產和重要子公司股權不斷被相關法院凍結或查封。

  按理說,當初自貢市國資委把所持的川長征股權轉讓給宋如華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其隨后的做法卻著實讓人難以理解。不知出于何種考慮,自貢市國資委白白送給了宋如華一個上市公司。由此看來,相比于顧雛軍購買科龍的出資不到位,宋如華簡直是一分不花就擁有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一個賺錢的機器、平臺。

  宋如華控股川長征后,將上市公司更名為“托普軟件”,也就是現在的*ST托普。正是由于擁有了川長征,宋如華才得以成功進入資本市場,憑借托普軟件展開了一系列資本運作,成功入主并控股上市公司金獅股份(后改名為炎黃在線、炎黃物流(資訊 行情 論壇)),還在香港創業板運作上市托普科技等,造就了為外界所稱的托普系。

  在資本運作的同時,宋如華不僅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還通過托普軟件為其控制的企業及其關聯方提供了大量違規擔保。證監會調查顯示,托普軟件募集的9億多元資金大部分被宋如華用于向關聯方購買無形資產或股權。同時,托普軟件為關聯單位擔保累計金額超過20多億元。宋如華最終掏空托普軟件,托普軟件在2003年和2004年出現巨額虧損。尤其是2004年,ST托普巨虧13.67億元,每股虧損達5.90元,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瀕臨退市邊緣。2005年12月7日,ST托普淪為股價跌破1元錢的“仙股”。

  事實上,被宋如華掏空的不止托普軟件一家上市公司,眾多的銀行深陷托普軟件資金黑洞。調查顯示,托普系利用上市公司擔保,在全國超過10個省的十幾個城市的十幾家銀行獲取的貸款超過20億元,其中大部分貸款實際上已無法收回。

  當然,成就宋如華的還有脆弱的市場監管體系。資料顯示,2003年1月到2004年6月間,托普軟件共有108筆、總金額約22億元的對外擔保均沒有按照規定及時披露信息。在此期間,托普軟件與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關聯公司之間進行了金額約21億多元的沒有實質交易的資金劃撥,同樣也沒有披露信息。

  在“一股獨大”的民營上市公司中,企業只置身于純粹的資本市場監管體系之下。公司能否正常守法運行,人們只能寄希望于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和管理者的個人道德素質,而一旦有一天企業治理機制流于形式,個人道德約束也就難以保證。

  曾經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叱咤風云的托普軟件,如今只能為繼續生存而掙扎。如果2005年繼續虧損,*ST托普退市就不可避免。而宋如華卻在留下了巨額的資金黑洞和27家軟件園區的上萬畝荒蕪土地后成功脫身,在美國過上了悠閑的生活。盡管在2005年10月,證監會對宋如華作出罰款30萬元,永久禁止其進入中國

證券市場的處罰決定,但相比于幾十億元的資金黑洞,相比于當地國資部門8000多萬元的國資流失,30萬元的罰款實在不足掛齒,更何況宋如華已遠在美國,處罰已無濟于事。

  編者的話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讀完上面兩篇文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百多年前阿克頓勛爵的這句名言至今仍常為人們所引用。

  趙新先和宋如華可謂縱橫捭闔的人物,他們分別建立了“三九系”和“托普系”,在自己的王國里呼風喚雨,為所欲為。雖然兩人目前的處境有天壤之別,但留下的兩個爛攤子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無論在政界還是在商界,對權力的有效制衡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對正在經歷體制轉軌的我國而言,這一問題顯得尤為迫切。但將“三九系”和“托普系”現象完全歸咎于“人治”,恐怕有失偏頗。國有股權虛置、監管缺位、法規不健全等也是導致“三九系”和“托普系”崩癱的重要原因。

  “三九系”和“托普系”的問題具有一定代表性。培育健康的微觀經濟主體,還需要我們從體制和法制等多方面入手,方可收到成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