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專家激辯后股改時代三大焦點 擴容壓力究竟多大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05:33 中國證券報

  股改擴容壓力多大?股權激勵效用幾何?大股東容易做些什么?

  本報記者 程勝 吳銘 深圳報道

  第八屆深交所會員單位與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評選活動于3月25日揭曉了四個類別的優秀論文,其中三個類別的奪冠論文,內容涉及股改擴容壓力、大股東行為分析、股權激勵等“
后股權分置時代”極具現實性的話題。雖論文已獲殊榮,但在頒獎現場,評委及與會人士仍針對相關觀點展開熱烈討論,甚至針尖對麥芒,讓聽者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證券市場正處于變革創新時期,有許多課題需要理論研究的支持,需要我們作出回答……不同的觀點、認識、方法相互撞擊,就能帶來新的研究成果、產生大智慧。”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楊志華的發言,是對這次研究成果頒獎與交流活動的最佳反映。

  股改擴容壓力很可怕嗎?

  海通證券提交的《全流通預期下的股改擴容與價格壓力實證研究》,被認為是一篇切入點比較到位且具有前瞻性的好論文,獲得綜合類論文一等獎。盡管其在文中亦承認,股改擴容的實際沖擊不會像理論預測那么大,但它所得出的大膽結論也著實讓人吃驚。

  在論文作者之一、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吳淑琨看來,股權分置改革將使現有非流通股股東成為市場超級主力,基金成為最大的“散戶”,中國股市將進入“明莊”時代。通過構建模型和對股改擴容所產生的價格效應進行實證分析,該文認為,單純因股改擴容引起的市場價格壓力非常大,從時間上或呈現“兩頭壓力大、中間壓力小”的格局。

  “我們非常關注這一點,(分析與建議)很有啟發。”證監會副主席桂敏杰在交流會上坦誠表示,文章結論對監管部門亦有壓力。

  桂敏杰認為,文章對于流通股與非流通股股東的行為假設就是套現,有過于簡單之嫌。“理論上可能是這個樣子,但市場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比如,股改期間與股改結束之后的投資者心態并不完全一致,對市場、上市公司的判斷也不同于以前;再比如市場需求,監管部門為加大合規資金入市力度做了很多努力,在良性狀態下它們也會進入市場。

  “易方達賣ETF,根據事先調查的結果,最初判斷投資者會以換股為主,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原因就在于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參與心態發生了變化,持股信心更強了。”桂敏杰指出,在目前60%多的上市公司搞股改的情況下,論文還應當從政策、環境、資金以及監管者決心等方面進一步深化研究,結論可能就沒那么可怕。

  股權激勵需要冷思考

  聯合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弘的《國內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與案例研究》獲得了行業公司類論文一等獎,來自香港大學的劉俏評委認為,如何找到合理機制解決代理人問題是全球性的課題,文章全面、及時地反映國內上市公司在這方面的實踐與操作,并作出展望、提出問題,對這一選題的討論非常有意義。

  “但文章對股權激勵制度的負面作用探討略有不足。”劉俏指出,股權激勵在美國得到普遍實施,但主流意見認為其負面影響挺大的,“美國有公司頭五名高管通過股權激勵,拿到了1220億美元,10%的稅后利潤進入這些高管的腰包,是不是得到太多了?”

  在劉俏看來,國內尋租行為依然盛行,如果沒有約束,搞股權激勵將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文章應當探討如何抑制負面影響、規范激勵制度。他還建議作者多進行一些案例分析,比如不同企業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是否可以探討出最優方式?這可能更有意義。”

  “國企實施股權激勵其實并不容易,比如國企如何去推動?如何操作?對于操作如何監管?萬科可以去做,因為它是分散性持股結構,管理層能夠驅動這件事,但大多數國企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招商地產董秘陳宇從公司角度討論了股權激勵,在他看來,文章在建議部分并沒有深入涉及這些問題。

  “股權激勵對資本市場是有好處的。”陳宇認為,在推動國企實施股權激勵方面,還需要集思廣益。“我們挺希望持股3%或5%以上的中小股東或者基金出面提出方案,推動一下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

  大股東并非都是“壞人”

  對于同樣來自海通證券的《后股權分置時代大股東行為、市場影響及監管策略》,中國銀行董事張景華評價該論文的“結論很大膽”,其理性思維意識值得稱贊。

  這篇產品制度創新類一等獎論文認為,全流通情況下大股東都有提高未來

股票轉讓價格的動機,持股比例、股價期望值和股改后市場價格是影響大股東行為的主要因素,大股東可能采取諸如盈余管理、低價增持股份、各類“隧道行動”、注入資產和與機構合謀等行動,有可能損害其他股東利益。

  張景華認為,該文僅以國內情況為樣本,其實國外也有各種類型的股權分置,文章對于國外大股東行為的分析顯得不足,“如果拿全世界作樣本,就可以看出(大股東的)股份未必會大量流向市場。”

  “實際上你的假設,大股東都是‘壞人’了。”張景華“一針見血”的評價引來全場輕松的笑聲。與會人士亦指出,對于大股東的分析應當有結構性的區分,國有股東與民營股東的行為肯定有所不同,還應當考慮未來國資委對國有上市公司“市值考核”的積極影響。

  “應當考慮大股東對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張景華認為,實際上,香港就有比較好的制度和榜樣,以往內地股市股價低了或者高了,監管部門都很著急,如果有這樣的制度,大股東就會低買高賣,從而實現市場化調節,卸下監管者的包袱。

  桂敏杰在總結中強調,對于股權分置改革及后股權分置時代的研究,應當“帶有一個時期的分析,放大到由人組成的環境與市場中去考慮,就是要從整體上看事情”,這一善意提醒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深思。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