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上市公司2005年年報 > 正文
 

巨額法定公益金出路何在 轉作福利費或盈余公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5:33 中國證券報

  已公布2005年報的上市公司提取了360億元法定公益金,加上截至2004年底提取的756億元,兩市法定公益金已逾千億

  本報記者 牛洪軍

  根據《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訂)》的有關規定,上市公司今年可
不再計提法定公益金。對于已提取的、目前掛賬處理的巨額公益金,專家認為,可以將其轉作福利費或盈余公積金,在二者中尋找新出路。

  2005年可免提公益金

  由于失去原有“用于職工集體福利設施”用途,只能掛賬處理的公益金,目前已在相關法律法規中不再有強制提取的硬性規定。

  今年1月1日實施的《公司法》,取消了“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5%至10%列入法定公益金”的規定。這意味著法定公益金作為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產物終于劃上了句號。

  而昨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印發〈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訂)〉的通知》,又為2005年上市公司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提供了可能。《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應當在本通知發出后的第一次股東大會上,對其公司章程作出相應修改。

  西南證券周到指出,目前,絕大部分公司沒有召開2005年度股東大會,因年度股東大會必須召開,因此,如果在召開2005年度股東大會之前,公司不再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那么,按中國證監會的要求,至少應該在2005年度股東大會上修訂《公司章程》。這樣,只要在2005年度股東大會上先修改《公司章程》,上市公司就可以不再提取公益金。因現在有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沒有公布2005年年報,這些上市公司應根據《公司章程》規定,取消法定公益金提取;對于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若沒有發出股東大會通知或已發股東大會通知但仍在修改通知期限內的,也應根據規定,重新制定利潤分配方案,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2006年,上市公司若再提取法定公益金將沒有法律依據。

  756億公益金掛賬

  提取公益金的本意主要是購建企業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但不再實行福利分房后,公益金已失去了存在基礎,現實操作中大筆公益金被長期掛賬。據本報信息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04年底,1373家上市公司總計提取法定公益金近756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就有5500多萬元。

  雖然今年初《公司法》取消了提取公益金的規定,但由于沒有修改《公司章程》,超過九成的上市公司繼續在2005年的利潤分配中計提公益金。據統計,截至昨日公布年報的408家上市公司中,除50家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外,另358家上市公司中,有323家公司提取了公益金,共計提取360億元;實現盈利且沒有提取公益金的公司只有35家,占比不足10%。

  界定屬性方可尋找出路

  專業人士指出,要為留存法定公益金尋找出路,就有必要界定其屬性,它究竟是企業對員工的負債還是屬于股東的權益?

  對法定公益金頗有研究的注冊會計師吉爭雄認為,從會計科目看,法定公益金是從企業凈利潤中提取的,凈利潤是企業的凈資產,從企業的凈資產中提取出來的一系列基金也應該屬于企業的凈資產,也就是公司股東的權益。但從提取的原始目的看,法定公益金是為了職工集體福利設施的購建,是出于保護勞動者利益的需要。一般而言,勞動者的收益和福利都表現為公司的成本費用。當所有者并未向勞動者支付這部分收益和福利時,它表現為公司的賬面負債,從這一點看它又屬于對企業職工的負債。

  基于此,法定公益金的出路應在以下四個方向尋找:一是將其余額從股東權益類科目調整到企業負債類科目中去,列為企業對職工的負債;二是擴大法定公益金的使用范圍,用于職工的醫療、

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
等其他福利性支出;三是可以考慮經公司全體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將部分留存法定公益金轉作公司資本
公積金
,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壯大實力;四是經全體職工代表大會和股東大會協商,按一定比例將其分別轉為職工福利和資本公積金。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丁瑞玲教授也認為,尋找法定公益金的出路首先要界定其屬性。如果認定其為公司對職工的負債,應將其轉作福利費,在會計核算科目中,只有應付福利費反應這種屬性;若界定法定公益金屬股東權益,應將其調整為盈余公積金,列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