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江淮動力借股改化掉大股東欠款 股民權力受侵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06:43 四川金融投資報

江淮動力借股改化掉大股東欠款股民權力受侵犯

  “3.15”是消費者權益日,對于在股市投資多年的股民來說也應該是自己權益的保護日,然而,正是在3月15日,江淮動力(資訊 行情 論壇)(000816)卻推出了一個涉嫌借股改化掉大股東欠上市公司近億元債務的股改方案,上億股流通股股東———江淮動力的“消費者”(5年來平均持股價為7.5元以上,眼下卻只有3.23元)的權益可能再次受到侵犯。

  如果你是2001年4月以后“消費”了江淮動力,那么你不僅要享受其股價的一路下跌
,還將“享受”大股東不斷的從上市公司借款,到去年,大股東江動集團共欠上市公司款項達1.5億多元;而且,江淮動力對山東雙力集團的違規擔保和因雙力集團破產造成的應收賬款合計近6000萬元可能全部損失。去年底江淮動力發布公告稱,截止2005年12月22日,山東雙力集團欠公司貨款達1362.39萬元,公司也收到法院的裁定書,要求公司承擔雙力集團在國家

開發銀行貸款本息9184.26萬元的50%的連帶擔保責任,凍結公司的銀行存款和查封相應的價值財產,限額為4576.67萬元。公司啟動了反擔保追償程序并向雙力集團破產清算組申報債權。但經向公司方面咨詢電話,一位姓張的人員稱,至今反擔保追償和破產債權追討未有結果。

  江淮動力的股改方案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注銷江動集團持有的江淮動力2420萬股法人股來抵償大股東欠款8028.59萬元;二是以江動集團持有的江淮動力2974.4萬股付給流通股股東。綜觀這一方案,大股東除了減少了2974.4萬股,持股比例因此少了不到10%(但仍達48.89%)之外,大股東對股改和償還欠款幾乎沒有真金白銀的付出,而且仍然控制著上市公司。

  更讓人想不通的是,當初大股東江動集團從上市公司拿走的上億元是由廣大投資者貢獻的真金白銀,如今突然來一個注銷2420萬股法人股,8000多萬欠款就解決了,而且其控股地位幾乎不受影響,流通股股東的權益也未見多少增長。實際上,江動集團完全可以將這2420萬法人股公開拍賣轉讓,讓上市公司得到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分析表明,銷股前,江動集團欠上市公司款項8000萬元,流通股股東的債權達3088萬元。銷股后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增長了9%,可從資本

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中得到2288萬元的權益,尚余800萬元未能取得。江淮動力2001年至2005年每股平均收益為-0.10元,顯然無法實現流通股的800萬元的權益;就按江淮動力2004年至2005年的每股平均收益0.10元計,則每年流通股權益可增加102.96萬元,需要近8年才可得到800萬元。而大股東看似拿出了8000萬元,然而隨即得到了4900多萬元的權益,其實只相當于拿了3088萬元(因為這8000萬元幾乎都是流通股東貢獻的)。如此一來,8000萬元欠款首先就化為了3088萬元,而對流通股而言又化為了長達不知多少年才能實現的期權。如此好事真是奇妙!可謂“難言之隱,一銷了之”!

  同樣,去年以迪馬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1200萬股來抵償欠款6000多萬元也讓人產生相當的疑慮。據稱,迪馬每股凈資產達5.07元,效益又好又穩定,將這1200萬股以每股5.02元計算來抵償大股東欠款,是對廣大流通股股東有利。然而查一查相關資料就能發現江動集團與迪馬之間有相當的關聯關系,一是江動集團是迪馬的第二大股東;二是迪馬的第一大股東重慶東銀實業于2002年全資收購了江動集團,從而成為了江淮動力的實際控制人,也即重慶東銀實際控制了迪馬股份和江淮動力兩家上市公司。既然迪馬效益較好,為何不將這1200萬股公開出售呢?按照有關方面對迪馬的評估應該賣一個比6000多萬多得多的好價錢,何必還一個讓人疑慮也讓人不放心的股權呢?

  在以注銷股權抵大股東巨額欠款的情況下,江淮動力推出了一個10:2.6的對價,這一對價不僅比前期平均對價水平(10:3)低了不少,而且還借機化掉了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巨額欠款。這樣的股改方案難道不讓人對江淮動力的誠意質疑嗎?

  (本報記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