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百億轉債和22億H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06:13 中國證券報

  文/曹騰

  兩年半的時間說長不長,但也足以讓人飽嘗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暖。

  G招行或許會有這種感悟。在漫漫再融資征程上,無論是2003年8月百億轉債招惹的“雞蛋”,還是當前22億H股贏取的“鮮花”,一切也許都將歸于淡定。

  2003年的那場轉債風波,相信大多數市場人士仍記憶猶新。招行“要錢”的口一開,即招致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的口誅筆伐。風波最終以“雙輸”收場———招行縮減的是發行規模,基金則因股價的下跌而使凈值遭遇縮水。

  然而時過境遷。當招行近日宣布將發行22億股H股時,贏得的卻是“漲”聲一片。不僅僅是二級市場波瀾不驚,更有機構把H股增發計劃當作招行股價再上臺階的契機。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也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招行和機構的恩恩怨怨,難分是非,也沒必要去分是非。就“永恒的利益”而言,重要的是分清此時和彼時存在何種不同,從彼時到此時,市場發展包含了怎樣的趨勢。

  從K線圖可以看到,2003年8月,市場整體表現仍然低迷,價值投資理念尚未掙脫舊的盈利模式的束縛而正處于萌芽階段,其時相當一部分個股仍存在泡沫,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仍是大盤和個股下跌的主要動力。雖然招行因自身質地優良而具有較強的抗跌能力,但在投資者整體患上“融資恐懼癥”的情況下,亦難以成為再融資的免疫者。

  而在兩年半后的今天,持續的熊市和股改對價已使大部分績優公司跌無可跌,即使按國際定價標準,這部分公司也稱得上是“物有所值”。當投資者越來越認識到資金只是決定股價的表面因素時,市場看待再融資的角度也更多地集中在募資對公司長遠發展的影響,而非短期內形成的資金壓力或是比價效應上。這,就是百億轉債和22億H股享受不同待遇的根本原因。

  其實,市場潛移默化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招行的再融資問題上。昔日易于“群情激奮”的機構在經歷了類似中興、招行的風波之后,更多了一份成熟和理性。他們正由從前的“融資厭惡型”投資者向“融資偏好型”投資者轉化。面對大量優質企業紛紛赴海外上市,充斥輿論的不再是“禍水東移”的竊喜,而是機構對于投資對象流失的擔憂。

  但愿這一切不算太晚。而市場能夠做的,是創造條件盡快實現新老劃斷,同時拋棄對融資的成見,勿讓企業感覺在A股市場的正常融資都是一件天怒人怨、異常艱難之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