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研究 > 商業銀行競爭力排名新聞發布會 > 正文
 

資本達標僅兩成 城商行艱難脫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7日 02:06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夏峰

  全國117家城商行中資本充足率能夠達到8%標準的僅有23家,甚至仍有42家這個指標仍為負數。資本補充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馬太效應"

  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資產質量低下、缺少市場化運作、內部治理結構混亂,這就是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下稱"城商行")不得不直面的現狀。根據《銀行家》雜志即將發布的《2005-2006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報告》(城市商業銀行篇,本報今日在A9、A11摘要刊發),我國城商行正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角色錯位受制地方財政

  《報告》強調造成多數城商行目前困境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定位的模糊。城商行長時間依附于地方政府,充當了準地方財政的角色。

  由于歷史原因地方政府成為城商行的大股東,借助這種軟的約束,城商行在服務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的同時,也承擔起了為地方財政融資的角色。運行機制一開始就沒有改變以往的行政模式,而非市場化。

  面對城商行目前的困境,《報告》認為,政府應當承擔起清除歷史包袱的重任,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城商行引入包括民資、外資的多元化股權結構,走上真正市場化運作的道路。

  城商行的改革必須是"自外而內"的方式,即改善地區金融生態是關鍵。"即便城商行引資重組形成了股權多元化的公司治理,如果不能有效擺脫地方政府這座大山,依然是寸步難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向記者表示,政府必須徹底退出城商行的經營管理,否則任何形式的改革和重組都無法保證城商行未來不會重蹈覆轍。此外,政府可以通過注資、剝離不良貸款以及"降價"的方式,為城商行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化起點。社區銀行:發展新思路當前,城商行跨區經營已成"躁動"之勢。很多中小城商行似乎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通過合并來實現做大做強、實現跨區經營的目標。

  然而《報告》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捆綁"重組并非中國城商行未來發展的惟一模式。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社區銀行依舊是一種盈利性很高且具有長期穩定性的商業模型。

  《報告》認為,一家銀行的規模大小并非銀行盈利的最主要因素。根據美國的情況,盈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資產在10億~100億美元的銀行以及資產在3億~5億美元的銀行。中國情況與之驚人的相似。在2005年度中國盈利最好的36家城商行中,更多的是臺州、金華、南充、焦作以及馬鞍山等的小型銀行(資產規模在5億~8億美元)。從一個側面說明,社區銀行仍然是、也完全可以是一種盈利性很高且具有長期穩定性的商業模型。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不缺全國性銀行,也不缺大機構性的分支機構銀行,缺的是為非公服務的小銀行。中國經濟特別是處于融資劣勢的非公經濟,迫切需要專門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非公經濟為社區服務的單一制銀行。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談儒勇建議,小型城商行不妨轉變思路,細分市場、錯位競爭,把服務對象轉向中小企業。(記者夏峰實習生錢曉涵)

  資本補充遭遇馬太效應

  《報告》稱2005年城商行整體資本增速將首次大幅超過資產增速,高達24.88%,是資產增速的兩倍。然而全國117家城商行中資本充足率能夠達到8%標準的僅有23家,甚至仍有42家這個指標仍為負數。資本補充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馬太效應"。

  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城商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僅為2.70%,其中核心資本比率為1.80%,較2004年底提高近一倍。不過整體來看,上海銀行等少數幾家大型城商行占據了新增資本的大部分份額,而絕大多數地處二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城商行仍很難獲得新增資本。此外,全國117家城市

商業銀行中能夠達到資本充足率8%標準的僅23家,67家城商行嚴重低于這一最低標準(不足4%)。而在這67家城市商業銀行中,還有42家的資本充足率為負數,處于"技術"上的破產狀態。

  更嚴重的是,城商行目前沒有切實可行的資本補充渠道:首先,尚未有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公開上市,且絕大多數城商行遠未達到上市標準;其次,由于只有上市銀行才能發行可轉債,城商行只能望"債"興嘆,目前僅上海銀行和南京商行這類與監管當局談判能力強的準上市銀行,分別獲準發行30億元和10億元次級債券;第三,大多數城商行盈利能力不強;最后,增資擴股無法頻繁進行。因此,城商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資本不足"的困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