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增長方式須突破體制障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06:26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尚曉陽 黃立峰 北京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昨天在全國政協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轉變增長方式須突破四大體制障礙。這些障礙分別是:各級政府仍保持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政績和GDP增長率是地方政府的首要考慮;財政收入壓力要求產值有更大的增長;要素價格扭曲。
在主題為“積極建言獻策、共繪‘十一五’藍圖”的記者招待會上,吳敬璉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中國科協副主席趙忠賢、國家統計局常務副局長邱曉華和魯志強等5位政協委員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邱曉華表示,“十一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仍將平穩較快增長。具體來說,今年我國將繼續實施“雙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在工作重點上強調“四個著力”,即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自主創新,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外部環境總體上是有利的,整個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溫和增長的勢頭,世界貿易增長率將達到7.4%。此外,我國經濟成長中的基本因素處在良好的狀態,煤電運緊張的矛盾已經有所緩解,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豐收,投資、出口、消費三大需求仍將保持穩健增長,同時新農村建設等新的增長點又在形成。 對于“新農村建設是否會增加農民的負擔,造成農村建設的倒退”這一提問,林毅夫回答說,減免農業稅后,政府每年增加對農村的投入達1300億元,可解決農村教育和鄉鎮政府運行問題,政府財力能夠保證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他還表示,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是轉移農村勞動力。當前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可以啟動農村市場,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并給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較好的環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