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心得:原因比結果重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01:1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上海證券報 潘偉君 在大學課堂上,我一般都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問同學:如果有人告訴你市場要漲了,你應該做什么?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針對入門者的問題,但實際上很多長期在市場上博弈的投資朋友
“大盤要漲了”,這是什么意思?好象是說股價要上漲,我們買進就可以獲利。這是順理成章的答案,但這是從內容上做出的解釋。如果從邏輯上來說,這只是一個“結論”,也就是說有人告訴你一個“結論”。眾所周知,股票市場上絕對沒有肯定的結論,這不是在做數學題目,因此任何一個證券市場上的“結論”都有可能是錯的,甚至錯的概率比對的概率還要高。既然現成的“結論”往往是錯誤的,那么最好的辦法是拒絕這些所謂的“結論”。 我們能拒絕嗎?實際情況已經一再表明我們根本無法完全排除來之外界的干擾。只要我們呆在市場中一天,我們的大腦就會不可避免地接受到來之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沖擊。鋪天蓋地的“結論”籠罩著我們,強迫我們面對這些錯誤概率很高的“結論”。 從邏輯上來說,既然是“結論”,那么就一定有“原因”,所以在我們實在無法回避“結論”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導致“結論”的“原因”。 “原因”和“結論”的差異就在于“結論”是在“原因”的基礎上經過人腦的分析以后得出的。由于人腦千差萬別,因此根據同一個“原因”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證券市場上,任何“原因”都會導致不同的“結論”。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應該輕易地接受“結論”,而更應該搞清楚“原因”。有人告訴我們“市場要漲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結論”,對于我們來說這個結論并非重要,但導致這個“結論”的“原因”很重要,我們應該追問:“原因何在?”當我們得知“原因”以后,其實是可以自己重新進行分析的,至于最后是否得出“大盤要漲了”這個結論并不重要,也許“結論”是完全相反的。 單純的接受別人的“結論”是一種完全的“拿來主義”,除非這種“結論”每次都是正確的,否則我們最后連盈利或者虧損的原因都不知道,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投資方法。而如果我們只接受“原因”,然后自己進行分析,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斷地實踐,自己博弈市場的能力會提高很快。說白了就是這樣:當我們得知一個“結論”時應該馬上問一句:“為什么?”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原因”,然后是自己進行分析。 也許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多問幾個為什么”,但這里討論的“原因”、“結果”并不完全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問幾個為什么”的實質是驗證“結論”的正確與否,我們討論的是在得知“原因”以后完全放棄原先的“結論”,完全靠自己的分析得出新的“結論”。 所以正確的回答應該是:了解產生“結論”的“原因”,然后完全放棄現有的“結論”,自己重新研判。如果每一次都能這樣對待別人的“結論”,我們的進步將會很快。 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