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擔心資金撤出影響A股 證監會無意近期實施QDII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5日 09:5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歐陽曉紅 郭宏超 北京報道

  由于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并未達成一致,目前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實施似乎還只是水中看月。

  “對于QDII,國家外管局的政策一直沒有變化,始終在積極支持與推動。”國家外管
局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本報,“現在主動權還在于證監會——他們一直擔心資金撤出后是否會影響A股市場。”

  這種憂慮的存在將影響“QDII 的出臺時間何時成熟”這樣一個命題。

  分歧

  在2002年年底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推出不久,證監會曾力推QDII,但當時由于涉及外匯管制,外匯管理局很難做出回應;時至2004年9月,時任外管局副局長的馬德倫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表示,外匯局正研究適時推出QDII;而證監會的態度卻變得保守,直至今日。

  QDII是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務的證券投資基金。和QFII一樣,它也是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安排。

  就QDII的推出,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部委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早在去年10月份,由五部委(證監會、外管局、發改委、央行、銀監會)聯合制定的QDII報告就已經基本完成,并上報國務院。“報告的完成也表示部委層面協調工作的結束。”業內人士稱。

  但分歧還是存在。

  “雖說是程序問題,也肯定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需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與接受程度。”3月2日,證監會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本報。他說,可以理解外管局目前的狀態——每年結匯壓力太大,貨幣供應量增加又快,回收成本也高,而如果實施QDII,等于是把資本放出去。

  “證監會慎行的態度還是明智的,畢竟投資海外的風險難以預料,而且還涉及許多技術層面的問題,這其實也是證監會保護市場的一種做法。”某證券機構人士說。

  上述外管局的人士還說,對于外管局而言,現在就是一個好時機。原因在于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增大以及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壓力。外管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鄒林去年11月曾表示:國務院已基本認可QDII到境外資本市場去投資,QDII具體實施方案也在制訂過程中。前不久鄒林又撰文稱,今年將允許保險公司購匯進行境外證券投資,并逐步降低保險公司境外證券投資的準入門檻。

  證監會人士也向記者證實,QDII對外匯儲備增長壓力確有緩解作用,但對證券資本市場的影響還有待考證。

  有意思的是,近期市場關于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基本可兌換之后,將優先考慮QDII的言論并沒有影響到股市的走勢。3月1日,上證指數仍邁上了千三臺階。專家甚至表示,向海外輸出投資資金并不會影響A股市場的資金供給:一則海外資金青睞A股;二來銀行、保險和社保基金等機構資金充沛。

  有分析認為,即便是普遍認為在QDII實施中將先行一步的保險公司也不會分流A股市場的資金,因為保險公司投資A股的比例都沒有用足20%。

  機構準備

  “的確,現在主要取決于證監會的態度。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都在與外資銀行、國際投行合作開發QDII產品,QDII制度一旦出來,馬上就可以推出產品。”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鵬華基金和華安基金都在設計QDII產品,此項目鵬華與匯豐銀行合作,就等證監會政策出臺了。”業內人士說,“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肯定會先行一步。而且一開始是通過香港市場機制去實施,最初被允許投資的產品只是固定收益類產品。”

  而來自基金公司的消息是,出于拓展業務與生計需要,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做QDII產品方案設計,但他們都說趕不上第一批了。第一批試點應該是保險公司,但其中也會有一至兩家基金公司。

  據悉,兩年前就做足QDII產品設計、合作模式準備工作的華安基金的確有望成為基金公司中的第一家試點單位。

  屆時,華安基金會在國內市場以外幣資金的形式對資金進行公開募集。因現行的《基金法》限定基金公司只能經營公募產品,社保、年金等私募基金均屬于特例范疇。

  鄒林此前也表示過,QDII實施初期,投資額度將受到嚴格控制,規模不大;投資品種初步為固定債券,之后將逐步放開權益類產品及相關衍生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