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2006全國兩會經濟報道 > 正文
 

一碗水端平是時候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3:03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兩會特派記者 盧曉平 禹剛

  水往低處流。

  如果兩家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不一樣,利潤就會像水一樣往低稅率的企業"流"。政協委員今年再度提出這個提案,將幫助內外資企業"一碗水端平"。

  目前內外資企業的稅率優惠相差較大,內資企業統一稅率33%,外資企業所得稅率24%和15%,在低稅率基礎上還有"兩免三減半"和行業特殊減半優惠等。

  此外,稅前扣除標準也不相同,例如內資企業實行計稅工資,外資企業則實行全額扣除,再加上退稅優惠兩類企業也不同,外商再投資可以退還部分或者全部的已繳所得稅款,而內資企業則無法享受。

  "實施兩稅合一,已經勢在必行"。全國人大代表、

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昨日告訴《上海證券報》。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如果繼續堅持當前的內外企所得稅政策和對外商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就把國企與民企放在了一個不利的競爭地位。

  "取消外資所得稅的‘超國民待遇’,目前時機已經成熟",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張宏偉也向《上海證券報》表示。

  歷史由來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存在差別的問題由來已久。針對外資企業實行的,是1991年在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基礎上,合并形成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而國內企業所得稅的法律架構,則是在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營企業所得稅條例(草案)》、《國營企業調節稅征收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集體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基礎上,從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

  由此,兩套企業所得稅制開始長期同時存在。

  造成弊端

  對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的初衷是吸引外資,同時也是各地政府爭相引資的"絕佳武器"。

  但呼吁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的專家們則表示,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使我國每年的稅收總量流失不少,更造成了市場競爭的不公與無序,內資企業施展手腳的空間被人為縮減,還帶來"假外資"等投機現象,這不但與市場經濟相背離,也對人才流動、技術創新、經濟安全造成影響。

  此外,從企業層面而言,兩套稅制也會帶來人才的單項流動。內資企業職工工資發放實行計稅工資政策,納稅人支付的工資按照計稅工資標準扣除。而對外資企業,則按工資實際發生額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這樣造成外資企業工資普遍高于內資企業,這樣的后果則是"人往高處走"。

  更有學者指出,目前這種外資低、內資高的稅收政策是鼓勵外資流入,抑制流出,人為地擴大了外匯供給而減少了外匯需求,增加了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部署今年外匯管理工作時,就強調要促進外匯流出,推動國際收支平衡。

  改革在即

  來自各方的信息表明,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大環境已經成熟。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不久前就表示,統一內外資所得稅稅率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拖了。"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也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表示,并軌時機已經成熟,現在是最佳時機,同時,他還透露了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的稅改思路。

  針對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否會減少外資的流入,侯自新認為,外資是否決定在當地投資,要看投資的軟環境和硬環境。中國投資環境的吸引力是明顯的,真正有實力的外資不會太在意稅收政策。

  張宏偉也表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如何使中國的企業和國外企業在中國市場有一個共同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這是企業目前最為關心的一個要點。

  他認為,明年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中國對外資的市場準入限制已大幅度降低,加上我國市場的不斷成熟,對外資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實施內外資有別的所得稅,已經形成了對內資企業的歧視,極大地削弱了內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

  他提出,"引進外資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讓稅",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是"更大的誘惑"。(記者李雁爭對此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