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分析預測 > 正文
 

中國外匯管理重心調整 人民幣再掀升值潮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06:15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陳繼先 上海報道

  截至昨日,人民幣匯率已連續四個交易日升值,累計升值100點。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昨日開盤前綜合13家做市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8.0390,在周二的基礎上再降25點,此前堅守數個交易日的8.04關口輕松告破。開盤后,人民幣匯
率升值勢頭不改,美元兌人民幣匯價低開低走,競價交易最低到了8.0365。人民幣匯率似乎又在掀起升值的波瀾。

  升值第二波

  這已經是春節之后人民幣匯率的第二波升值熱潮。第一波是在春節剛剛結束后一周,人民幣匯率也是連創新高,美元兌人民幣匯價首次跌破8.05。當時,人民幣匯率走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政策層面的信息。央行官員有關中美利差的分析被市場理解為2006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最高在3%左右。

  而目前這一波熱潮的形成和推動仍然離不開政策層面的信息支持。

  在《200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展望2006年的外匯管理時提到,“要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業內人士分析,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比較靈活,因為業界和央行各自的標尺可能不同,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標就比較客觀,就是要減少外匯盈余。

  上周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榮,在2006年國際收支工作會議中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強化和完善人民幣匯率監測等。

  緊接著,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司司長鄒林又表示,中國計劃近期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基本可兌換,即外管局希望通過放松資本項目管制,首先在資本項目上減少盈余,從而促進整個國際收支的改善。

  根據上述信息,有市場人士判斷,2006年央行在外匯管理上的政策目標重心有所轉向,那就是平衡國際收支是主要目標之一,而在人民幣匯率上的“關注”有所下降———只要在央行可容許的范圍內即可。

  央行在人民幣匯率上的輕松反而讓外匯交易員們更加謹慎。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近期人民幣連連升值并不是市場拋盤大量涌現一路推高人民幣的結果,而是大家都在小心試探的結果,大家都在試探央行能容忍多大的升值速度”。

  該人士認為,盡管央行近期強調人民幣升值“不應太快”,但具體尺度交易員很難把握;每周升值100點可能是快了點,但和國際市場相比并不算什么,因為大家都習慣于穩定或者很小幅度的波動;在新機制下,或許現在人民幣匯率一周升值100點、波動數百點甚至更大都不算什么。

  投機炒作風險大于收益

  這波人民幣匯率的熱潮也引起投機資金的關注,對人民幣升值施壓的國際壓力也再次襲來。有消息說,美國

財政部對人民幣匯率再次施壓,表示可能會在4月份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結束后,對外發布半年度報告,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強調重點關注上海外匯交易中心的交易情況。

  據了解,一些投資機構也調整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如高盛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9%;JP摩根預計人民幣將升值10%以上,遠高于市場上普遍的3%的預期。

  這些,似乎都是投機資金炒做人民幣的看點。

  然而,業內專家對此并不認同。因為,“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這一外匯市場改革的原則不會變,我國絕不會在人民幣匯率上屈服于美國的壓力。而目前從微觀市場到宏觀金融運行等各方面來看,也都找不出讓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的理由。

  此前,央行官員也強調,現在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是4.5%,市場預計加到4.75%的概率在80%以上,有人甚至預測還要加息1次。中美利差大約3%左右,按照利率平價理論,人民幣如果升值在3%以內,套利者“攻擊”人民幣是無利可圖的。

  銀行的交易員也認為,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不能按照國際市場的一些方法或國際因素來操作,關鍵還是要依據國內政策的變化,如果這一波升值熱潮有投機資金介入、炒作,注定是風險要大于收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95,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