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B P 圖謀大舉布局中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08:37 中國證券報

  主持人言者

  嘉賓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李國洪

  主持人:據英國《觀察家報》報道,中國政府已經同意英國石油公司(BP)出資140億美元與中國石化(600028)建立合資企業,140億美元相當于目前中石化總市值的25%左右。報
道說,如果交易成功,BP將成為在華投資金額最高的外資企業。雖然中國石化表示此事“子虛烏有”,BP也尚未接到中國政府做出的任何決定,但BP對這則報道表示歡迎,表明其樂于在華擴張。這是否意味著BP試圖大舉進入中國石油化工市場?

  李國洪:BP賣海外資產大舉進入中國木已成舟。

  受尼日利亞恐怖襲擊不斷升級影響,在2006年即將來臨之前,BP無奈關閉了自己在尼日利亞的兩處油田,并且剝離公司烯烴和衍生物(O&D)業務成立新公司——億諾公司,隨后又以90億美元賣給了英力士(Ineos),在全球市場有不斷賣出資產之疑。但回首在中國的過去,BP卻如魚得水,箭步如風,其布局和圖謀已久的中國市場攻略正在一步步得到貫徹和實現。在共計1.3億美元的

中航油外部注資中,BP亞洲投資有限公司注入了4400萬美元的資本,獲得中航油20%的股權。近年來,BP還采用資本聯合的手段,頻繁鏈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巨頭。BP中國網站的信息顯示,BP在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的投資已經從上游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一直貫穿到下游的終端銷售以及化工領域,并將最終覆蓋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整個產業鏈。

  主持人:為什么BP會謀劃這種一進一退的大轉移?

  李國洪:中國和世界石油化工行業的反差,帶來行業整合的絕佳時機。

  隨著2005年、2006年大量石化裝置改擴建和新建裝置的陸續開工建設和相繼投產,特別是2006年下半年中國和中東先期投產的多套乙烯裝置全部發揮作用,石油化工產品供應偏緊的狀況將從根本上得到緩解,但仍沒有發生供需逆轉。故始于2002年的新一輪石油化工景氣周期在2006年仍處于較好的景氣上升階段。

  但在中國,價格調控導致相關公司業績環比下降。例如,中國石化2005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097元,比二季度0.104元下降6.7%,其中煉油業務出現了高達79.26億元的巨額虧損。

  2005年以來,為緩解高油價引發的國內消費者不滿情緒,國家善意地壓低了成品油價格,在

國際油價上升時,減少并延緩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特別是由于發改委遲遲不上調成品油價格,而國際原油、成品油價格升幅很大,國內原油與國際連動機制又使得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漲幅趨同,故成品油價格在發改委調控下長期低于原油價格,出現了極為怪異的油價倒掛現象。目前煉油企業每煉一噸油要虧損230元左右。

  由于中國在世界石油化工行業的比重為7%,其煉油等某些產業鏈受政策限價影響而出現的大幅度業績回落,并不能改變全球石化景氣周期。而這種調控卻給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帶來巨大整合機遇,因為政策導致的局部產業鏈虧損已經使煉油等企業

股票價格被嚴重低估。BP正是洞察這一現狀,大舉進入中國。

  主持人:BP如何布局其在中國市場的產業鏈?

  李國洪:通吃上中下,效益最大化。

  BP進入中國已經有32個年頭了,除此次未經當事方公開證實的140億美元投資,截至目前其在華總投資額為43億美元。伴隨著BP在中國各地雨點般的撒錢,一個龐大而完整的BP中國石油產業鏈條和市場體系也清晰可見:由BP投資6億美元牽手中國石油共同開發的陸上天然氣田預計2008年產氣30億立方米;在由BP與吉林省光正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建立的“吉林殼牌油頁巖開發有限公司”中,BP目前已經首期投資1.5億美元;BP與中海油合資的43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經過3年埋頭建設,日前竣工;BP已擁有鎮海煉化9.41%的股權,是目前鎮海煉化第二大股東,以后BP可能購入其30%股份等。

  對于石油企業而言,如果能將石油的開發與煉制、批發和零售結合起來,必將大大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顯然,BP是要在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的上、中、下游領域都占據有利地形,以便做長產業鏈,達到效益最大化。目前,在其實施的中國最新戰略架構中,最核心的部分將是在未來3-5年內,完善在華成品油的零售和批發業務。資料表明,目前BP在中國只在五個省份共擁有40個加油站,這跟國際地位極不相稱。最新業務動向表明,BP與中石化正在江蘇省考察建設500座加油站事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