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融資融券業務啟航在即 > 正文
 

信用交易登臺 做空機制起錨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6:38 證券日報

  近期,一系列政策法規先后出臺,為證券信用交易——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打開了通道。據有關人士透露,證監會正在擬定《證券交易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規定》,并將報國務院批準,這項管理規定已被證監會列入證券法配套的二類規則爭取在今年上半年發布。業內人士表示,符合條件的券商進行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業、證券市場具有重大意義。

  上半年開閘放水?

  近期,系列政策法規為證券信用交易打開了通道。新《證券法》刪除了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條款,使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合法化;《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券商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業務;《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貫徹實施修訂后的公司法和證券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適時推出證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有關方案,為資金合規入市創造條件。而擬議中的《證券交易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規定》有望在上半年發布,信用交易的恢復如箭在弦。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黃湘平指出,積極推動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對市場發展和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有利于完善股價形成機制活躍市場。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可促進行業盈利模式的轉型,拓展創新空間,增強證券行業的

競爭力。目前積極推動融資融券業務具備有利條件。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系正逐步完善,監管能力大大加強,已能滿足融資融券業務監管的需要。一批證券公司已基本具備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條件。

  黃湘平進一步表示,在融資融券的制度設計上,既要充分借鑒境外已有的經驗教訓又要兼顧我國證券業轉軌時期的實際情況。融資融券業務對券商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研究融資融券業務的風險,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建立有效的內控機制。要建立各項風險控制指標,使風險控制貫穿整個業務流程。建立健全融資融券業務的風控組織體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控制措施。

  而證券業內對開放融資融券業務更是持普遍歡迎態度。一位業內人士稱,融資融券是資本市場發展應具有的基本功能,各國資本市場均建立了證券融資融券交易制度。通過融資融券可增加市場流動性,提供風險回避手段,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誰動這塊蛋糕?

  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哪些券商有資格分享這道大餐?太平洋證券研發部一位分析師認為,對資本實力、業務水平、市場影響參差不齊的各家券商來說,機會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在分類監管框架下,創新類券商和部分實力較雄厚的規范類券商最有可能獲得融資融券業務。

  據介紹,作為證券融資融券交易的中介機構和主要參與者,券商承擔對客戶信用交易活動的直接監管,面臨各種風險。券商實力的強弱、治理結構是否規范、自律和監管能力的高低是開展融資融券交易的重要條件。融資融券實施后,盡管券商可以通過證券金融公司的轉融通開展業務,但具有良好信譽和較強融資能力的券商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無疑更占有優勢地位。

  與國外發達的證券市場相比,我國券商的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自有資金外,基本上只有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股票質押貸款等幾種渠道。目前在近130家證券公司中,有80多家具有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會員資格,只有部分券商獲準進行股票質押貸款業務。因此,是否具備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會員資格,是否獲準進行股票質押貸款業務,可能作為發放融資融券業務的重要條件!   

  這位人士表示,中小券商即使獲得融資融券,其業務規模也受到凈資本額的限制。按照《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券商凈資本決定融資融券的規模:對單個客戶融資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對所有客戶融資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倍;對單個客戶融券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對所有客戶融券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倍。

  這樣一來,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券商將成為融資融券盛宴的主要吞食者,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大客戶將日趨向凈資本雄厚的券商集中,中小券商則只能吃一點殘羹剩飯,證券行業分化和優勝劣汰趨勢不可避免。這就意味著,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將是促進券業分化重組的有力助推器,新一輪并購重組的大幕即將拉開。

  這位人士稱,目前已通過評審的創新類券商和規范類券商各有15家,這些券商將是首批融資融券業務許可證的有力爭奪者。融資融券業務有利于這些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型券商進一步做大做強。

  做空機制起錨?

  一石激起千層浪。融資融券開閘傳遞出多重信號。信號之一就是,資本市場做空機制從此拉開大幕。業內人士認為,融資融券,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市場通常說的融資融券,是指券商為投資者提供融資和融券交易。簡單地說,融資是借錢買證券;融券是借證券賣錢。融資融券的本質就在于暗示國內股市的做空機制即將推出。

  我國股票市場屬于典型的單邊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而融資融券和做空機制、股指期貨等是配套聯在一起的,將會同時為資金規模和市場風險帶來巨大的放大效應。國家放開融券限制,實際上是為未來股市引入股指期貨等做空機制創造條件。融資融券和做空機制的結合,可以使投資者在下跌的市道中也能夠賺錢。

  市場人士進一步表示,融資融券尤其是融券的賣空機制是以后實施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礎。從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來看,各種創新都需要賣空機制。股指期貨期權、股票期貨期權等的條件之一就是存在賣空套利機制。我國證券市場不斷創新,引進股指期貨期權、股票期貨期權,以及開發ETF等新產品,都需要以做空機制為前提。因此,從程序的合理性上來看,應先推出融資融券,再推出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

  如何控制風險?

  提起融資融券,人們很容易想起“買空賣空”,以及幾年前的透支和三方監管等信用交易。這些信用交易盡管為活躍市場、推動股價上漲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引發了高度投機、高風險。目前,證券市場尚處于恢復期,行情不穩定就很容易造成投資者在融資后面臨很大風險;而且,融資融券業務本身就蘊涵著多方面的風險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控制機制就成為推行融資融券業務的。  

  業內人士認為,規避融資融券帶來的風險,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對信用帳戶的性質和權限做出相關司法解釋;建立信用交易的專用席位以防止利用信用交易做莊的行為。對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實施準入制管理控制融資融券業務總規模明確質押證券品種類別和質押比率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控制體系;證券公司要做好客戶風險評估對客戶資質進行認定對符合要求的客戶才能開立信用賬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要量化融資質押證券強制平倉的預警線和平倉線。實施逐日盯盤管理、資金證券結算逐日對賬等措施以確保平倉及時有效,等等。

  業內人士稱,《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征求意見稿為防范相應風險奠定了基礎。通過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對證券公司進行風險監管符合國際慣例有利于提高證券公司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有效性有利于推動優質、合規公司創新發展和做優做強。

  全國人大財經委

證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組組長許健表示在有效的監管之下融資融券的風險將大大降低因客戶融資融券存在抵押且具備平倉機制保障對證券公司而言不會形成風險。另外國外通行的做法是從貨幣供應量中拿出一部分提供給證券市場體系開展信用交易因此從宏觀看融券不會引起過多的貨幣投放。

 。燑S 華

  業內視點

  如果在“T+0”和賣空機制都建立之后,融資融券同時操作,資金杠桿更小,套利更快。比如,根據臺灣復華證券提供的融資融券合同,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交易的操作流程是投資者如欲融資,即借錢買進某只股票,可向證券公司申請融資,可融現金的上限為該股票在交割時總金額的60%,同時這部分股票須抵押給證券公司;剩下40%金額為“融資自備款”,需要投資者自己在買入股票交割時償付——融資自備款可包含在初始保證金里。

  投資者償還證券公司的融資,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用現金償還,二是在還款期限內賣出該證券交割后償還。比如,看漲一只股票的時候,融資買進,等到高位賣出股票后再償還融資并交付利息,投資者賺取中間的差價,證券公司則收取利息和手續費。如欲融券,即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再賣出,融券保證金為借入證券在賣出時交割價格的90%,可為現金或證券。

  融券的償還方式也有兩種:一是投資者在低位買回該股票還給券商,二是用現券償還。投資者如果看低某只股票,便可融券進行賣空操作。投資者還可進行資券相抵沖銷交易。只要在信用賬戶內,于同一日對同一種證券進行相等金額的“融資買進,融券賣出”或“融券賣出,融資買進”,便可以在成交日之次日以現金償還融資及現券償還融券方式,將應收、應付的證券及款項相互沖抵,只結算凈收、凈付的款項差額。業內人士分析說,當日沖銷是許多投機型投資人常用手段,適用于單日內股價波動極大、有利可圖的個股,其優點在于快進快出,沒有被套牢或資金周轉不靈的風險,可為資金不足的投資人帶來較大的利潤。在香港,“打新股”和當日沖銷相結合的融資融券,是香港股民比較喜歡的套利方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