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理財市場躁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5:2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騏 深圳報道 3000萬元對一家券商來說意味著什么? 根據未經審計的2005年券商年報,過去的一年全行業116家券商總共虧損127.54億元,平均每家虧損10995萬元。即便有券商盈利,也多在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之間。
可是,3000萬元卻只不過是東方證券旗下一只理財產品8個月的凈利潤而已。 這只名為“東方紅1號”的集合理財產品不經意間成為2005年券商重啟集合理財計劃以來的一個典型代表。 喜獲豐收 2005年,11家創新試點券商共發行了13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募集總規模達145億元。 盡管2005年的市場并不盡如人意,但這13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依然全部實現盈利。截至今年春節,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的凈值全部在1.05元以上,而其他配置型和貨幣型集合理財產品的凈值增長率也不遜于同類基金。 截至2月22日,成立不過8個月的“東方紅1號” 累計凈值已經達到了1.1989元,如換算成年收益率,該產品已與2005年最優秀的基金不相上下。根據產品契約規定,收益率在10%以上的部分由東方證券與投資人平分,計算下來,這只成立時僅有6.32億元份額的產品將為東方證券貢獻至少3000萬元的利潤。 同樣,光大證券的“陽光一號”理財產品也為公司貢獻了2000多萬元的利潤。截至1月17日,光大“陽光一號”凈值已達1.077元。1月18日,光大證券提取了業績報酬,根據事先約定,超過3%的部分平分,這只規模為9.12億元的產品為光大帶來了2020萬元的分成。不僅如此,由于已進入開放期,光大開始收取1.5%的管理費,這樣算下來,該產品今年還將為光大貢獻1000多萬元的管理費。 截至2月17日,招商證券“基金寶”累計期間收益率達到了8.93%。而即便是偏債型的中信避險共贏理財計劃,截至目前其累計凈值為1.0311元,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4.50%。 重拾信譽 “第一炮一定要打響,只能贏,不能輸!”采訪中多家券商相關人士都做了類似的表示。 券商受托理財原先名聲并不大好,無數的陷阱和訴訟即由此而生,面對好不容易重新獲得的集合理財機會,券商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我們追求的是絕對收益,而非相對收益,即一定要賺到真金白銀,超越同行或大盤是沒有意義的!鄙虾D橙倘耸扛嬖V本報。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同行的認同。與之相對應的是,由于歷史原因,基金更重視排名等相對收益。 上述人士的表示還有進一層的含義,即賺得越多,券商可提取的報酬就越多,這與無論盈虧都提取固定管理費的基金截然不同。以東方證券為例,只要收益在2.25%以上,公司就開始累進提取報酬,直至10%以上部分的平分。光大證券也是如此。 除了機制上更加靈活之外,券商強大的研發實力也是集合理財喜獲豐收的重要原因。如東方證券研究所2005年12月16日首次推出十大金股,短短27個交易日內平均漲幅高達27.67%。漲幅最高的G陸家嘴上漲58.59%,G中興和新安股份漲幅也超過40%。而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的基金評價小組從2000年以前就開始進行自主研發自己的基金評價系統,其中基金經理的業績評價和風格研究以及基金公司的綜合評價系統都是招商證券所獨有的,這也是招商證券“基金寶”成功的重要基石。 乘勝追擊 2006年,創新類券商們繼續挖掘集合理財的市場機會。 2月8日,中信證券第二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始發售,而東方證券的“東方紅2號”理財產品也即將登場。此外,光大、國信等券商也計劃推出類似于“基金寶”的FOF(基金中的基金)產品。 “券商們經過去年的努力轉變了形象,在投資者眼里券商就像是拿到了基金牌照一樣,既然是基金,哪有不發新產品的。”業內人士笑言。 多位券商人士則證實,今后還將陸續推出不同風格的產品,以完善和豐富產品線。 “像東方和光大那樣,理財產品為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畢竟還是少數,”深圳某券商人士坦言,“目前我們的理財產品所產生的利潤微不足道,但我們正在努力創品牌,等將來產品線豐富了,規模擴大了,利潤自然就上來了! 業內人士分析說,券商傳統的經紀業務靠天吃飯,而自營業務則風險巨大,不能成為穩定的盈利模式,投行業務同樣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剛剛興起的集合理財業務對券商來說不啻于一根救命稻草。 此外,統計顯示,已公布年報的14家創新類券商凈資本規?傆嫗228.36億元,算上中信證券2004年末45.6億元的凈資本額,15家創新類券商凈資本總額約為274億元。按這個基數計算,創新類券商今年的集合資產管理上限將達到2740億元。相比其他業務而言,今年券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空間巨大。 巨大的空間并不僅僅是對創新類券商而言,“規范類和準規范類券商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呢,”深圳某券商稱。有消息顯示,在條件成熟時,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有望向規范類券商推廣。“等時機一成熟,我們馬上就可以推出相關產品”,上述人士坦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