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約束減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08:35 中國證券報 | |||||||||
2005年以來,國家繼續實行了“有保有壓”的行業調控政策,在嚴格控制房地產、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投資的同時,加強了對農業、能源、交通運輸及部分公共領域等薄弱行業的投資。 在主要受調控部門中,房地產業2005年共完成投資17527.5億元,同比增長20.5%,與上年相比回落了8.6個百分點,占總投資比重從24.6%下降到23.3%,房地產投資增速與
2005年,制造業投資繼續保持近年來的高增長態勢,全年增速達38.6%,占全部投資份額的比率從上年的24.8%上升到27.1%,說明制造業受到目前重化工業化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推動,繼續扮演著第二產業乃至全社會投資增長主要源頭的角色。進一步分析制造業增長的內部結構,可以發現,與“衣、食、住、行”有關的下游消費品制造業與處于中游的工業裝備制造業,由于與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互動升級”的關系最為密切,目前成為制造業投資高增長的兩大源泉。 2005年,一些公共部門的投資增速有所上升,但總體上與加工制造業等相比其增長并不快。1-12月,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公共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27.8%、22.3%、29.8%和28.4%,增幅分別提高10.2個、10.0個、10.1個和17.2個百分點。但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增幅比上年下降了37.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速低于城鎮投資平均增速近5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全年投資負增長5.8%。尤其是教育投資,2005年投資持續低迷,教育投資的低增長是在我國教育多年來投資不足、作為公共產品供給短缺、教育內部投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發生的,應引起有關部門的充分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