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利率市場化舉措超出預期 貨幣掉期將成常規工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2日 08:10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郭鳳琳 北京報道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05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金融專家們表示,利率市場化舉措遠遠超出人們預期,今年貨幣政策操作將著力于回收過多流動性,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將趨于多元化,貨幣掉期有望成為常規工具。

  市場化舉措超出預期

  央行此次用了不少筆墨描述利率市場化將推出的舉措,如適當簡化貸款的基準利率期限檔次,推進長期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建立適時動態調整再貼現率等中央銀行利率形成機制;提高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能力,落實利率市場化改革政策措施等。

  對此,專家認為,自去年開始,央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遠遠超出人們預期。此次央行報告中提出的推進長期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就是邁出一大步。光大

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說,長期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方向。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將要主動管理自己的負債。

  目前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僅體現在外匯存款和保險公司大額定期存款中。銀行與客戶可以對300萬美元以上的外幣存款利率進行協商確定,另外央行于1999年規定,保險公司3000萬元以上、存款期限5年以上的大額定期存款利率,可以和商業銀行雙方協商。

  一旦長期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得到推進,大型企業客戶可憑借大額存款與商業銀行自主談判,從而可能提高收益;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商業銀行借入的資金成本或將提高。但對金融機構而言,專家認為,影響不大,因為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和

貨幣市場基金等在存款時,已經按照同業存款政策與商業銀行協商利率。

  另一個引起專家注目的措施就是建立動態調整再貼現率機制。對此,高善文說,現在央行所有的利率決策都要報國務院批準,因此在具體操作方面彈性、自主性不是那么強。他認為,央行希望借此能夠更加自主地運用這種利率,不用報國務院就能決定或者說只送備案就能自主決定,并通過利率調整向市場傳導一種政策信號。至于在實際資金面上,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在各國央行的實踐中,再貼現率本身的調整對貨幣供應的影響都是非常小的。

  貨幣掉期將成為央行常規動作

  央行在2005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首次公開承認,2005年11月25日,為適度回收流動性,保持貨幣市場利率的平穩運行,央行選擇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銀行開展外匯掉期交易,央行即期賣出美元,同時約定1年后以相同匯率買回美元,并相應收取美元與人民幣的利差補償。該次掉期交易量為60億美元,央行收回基礎貨幣484.83億元人民幣。

  央行介紹此次交易的背景是:2005年11月底,經過連續12次升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從1%上升到4%。同期,美元一年期Libor也達到4.70%左右,高出相應期限的人民幣貨幣市場利率2-3%。外匯資金運用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傾向于增持美元資產,提高盈利能力,緩解人民幣流動性帶來的短期投資壓力;同時,為規避匯率風險,商業銀行希望在未來仍然能以當前匯率水平換回人民幣,并愿意從美元資產的投資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補償交易對手。

  在采訪中,幾乎所有專家和研究員都認為,今年央行將會更多地進行貨幣掉期操作,以此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之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彭興韻認為,貨幣掉期本身作為匯率水平的干預機制,是央行匯率機制改革中的一個必要步驟,它既可以起到回籠基礎貨幣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干預匯率水平的作用。今年采取更多的貨幣掉期業務,對

人民幣匯率上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李慧勇表示,央行今年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可能出現多元化特征,以回收市場過多流動性。以前最主要的是央行票據,但其需要利率成本,今年將增加更多的工具如貨幣掉期、正向發售票據等;另外,若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擴大,也可以達到將銀行間市場過多的流動性分流到實體經濟領域的目的,在商業銀行有資本充足率約束的情況下替代信貸開口子。

  申萬另一位研究員趙峰則判斷,貨幣掉期今年會被央行作為常規工具來使用。至于操作的具體數量,則取決于貿易順差等因素帶來的外匯儲備增速,如果外匯進入速度持續快增,則央行進行掉期操作的數量會很多。他表示,貨幣掉期可以給商業銀行提供更大幅度運用外幣的空間,在中美利差很大的情況下,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收益空間。

  的確如此。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達4.5%,且市場普遍預期3月份將進一步升到4.75%的水平。伴隨美元與人民幣利差的進一步拉大,商業銀行希望通過外匯掉期交易買入美元、投資境外美元資產,提高資產收益率和資產配置效率的意愿越來越強烈,相應愿意補償交易對手的利差也就越大。

  將重點發展無形外匯市場

  央行在貨幣政策報告中提出,將進一步完善多種交易方式并存、分層有序的外匯市場體系,積極推出新的外匯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以有效控制風險為前提積極進行創新,豐富企業、個人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產品。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外匯市場的多層次以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為主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會繼續發揮作用,但采取這種交易方式的國家很少,因為效率相對較低,要轉向無形市場和有形市場兩種交易方式相結合,重點發展無形市場;在交易方式上,將來發展的重點是為了應對靈活的匯率所需要的遠期交易和新的風險管理工具。巴曙松說,目前企業應對風險可選擇的渠道相對較少,金融機構選擇的渠道也較少,從這個角度說,如果要為下一步的匯率改革留下更大空間,需要遠期交易和金融衍生產品有更大的發展。下一步,要讓市場主體來尋找均衡匯率水平。至于下一步人民幣匯率走向,巴曙松認為,還是取決于一籃子中不同貨幣走勢的強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