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金融大鱷搶攤中國 國內金融機構欲加快海外上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0:52 證券時報

  □本報記者 冉慧敏

  近日,多家內地金融機構赴海外上市都有新進展。上周五,波瀾起伏的淡馬錫投資中國銀行一事終于劃上句號;中行、工行等上市的時間表也基本敲定;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日前又透露有意于年內在海外上市;此外,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也有意明年“出海”。

  2006年是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一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大鱷加速搶攤中國,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正加緊“走出去”。

  中行:入恒指有望

  17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證實,淡馬錫已經正式購得中國銀行5%的股份,投資額為15.2億美元,和最初方案相比,入股比例減少了一半,而且入股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匯金公司不向淡馬錫轉讓任何中行舊股,淡馬錫獲得的所有股份都將是中行上市后發行的新股。

  中央匯金投資副董事長、中金董事長汪建熙透露,目前國務院正在對中行上市方案進行審批。但中國銀行副行長周載群透露,已將上市申請提交到了港交所,市場人士預計中行將在5月底和7月底分別發行H股和A股,赴港上市的集資額預計將超過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周載群還證實,

社保基金也獲準向中行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行的新股定價備受關注,市場人士表示,由于國企將可能于8月入選恒生指數,目前的市場環境與建行上市時已大不相同,中行如果能在發行新股的同時一并將所有國有股轉換成流通股,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只恒指成分股,因此其發行價可能獲得有力支持。

  工行:可能9月赴港

  除中國銀行外,中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也正積極推進上市進程。汪建熙日前表示,工行計劃在今年9月進行首次公開招股,并有可能放棄在紐約上市,轉而赴港上市,集資額將達到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并將于上市前大幅提高股本回報率,使得資產狀況不遜于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

  汪建熙還指出,工行將向投資銀行發出邀請函,參與公開售股的承銷活動。消息人士稱,目前高盛、瑞銀、

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等投資銀行都積極準備參與競投,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作為工行戰略投資者的高盛得標機會較大,但也不排除高盛參加承銷將引發利益沖突;曾參與建行發行上市工作的中金公司勝算亦較大。

  市場人士預測,中行與工行上市會采取建行模式,引入多個保薦人,以減低風險。另據報道,預計瑞信集團繼高盛財團入股后,將成為第二家入股工行的戰略投資者。

  招行浦發:有意年內出海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日前表示,旗下招商銀行已完成股改,有意今年赴港上市,但目前仍處于計劃階段,還未開始物色投資銀行。

  此外,浦東發展銀行上周也透露有意擇機在海外上市,具體計劃一直在積極謀劃中,時間可能會在2006年年內。浦東發展銀行董事會的秘書處人士表示,提高資本充足率乃浦發銀行有意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但該人士否認已擬定在香港上市的時間表的傳言。該行曾報告,去年三季度末資本充足率為8.04%,已經相當接近8%的巴塞爾條約底線。

  而日前有報道稱,由于原定H股上市審批資格已于今年1月份過期,民生銀行將放棄在香港上市的計劃,轉而與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洽談入股,以提高資本充足率,目前仍未落實最終合作伙伴,但市場認為淡馬錫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此前其控股的亞洲金融控股公司現持有民生3.9%的股權。

  中金公司:擬明年招股

  除商業銀行外,券商也不甘落后。日前有消息稱,國內最大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擬明年招股上市,招股準備工作可能在今年稍后時間開始,地點可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或美國。

  中金董事長汪建熙去年承認,隨著國內其他有實力的投資銀行崛起,中金已感覺到來自同行的壓力,因此擬向股東提出增資計劃,或上市融資。來自股東的消息透露,中金若上市,可為現有少數股東提供套現機會,同時也能通過認股權計劃激勵現有員工。

  爭鳴

  對于國內金融機構紛紛出海,目前各界有不同聲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指出,為避免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拖慢內地資本市場發展,內地企業應放慢海外上市步伐。而汪建熙則認為,雖然中國的主要銀行應該首先考慮在內地市場上市,但以目前內地市場的容量而言,未必能承受整家國有銀行上市,因此國有銀行仍要尋求海外上市。

  (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9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