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深交所擬重罰不股改公司 部分地區存在五大誤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0:15 經濟參考報

  確保股權分置改革年內完成

  本報記者:何廣懷

  深交所負責人日前透露,為確保今年內基本完成股改的目標,深交所將出臺一系列新措施鞭策股改進度較慢的上市公司加快股改。這些新措施包括對遲遲不進行股改的上市公
司實行停牌等懲罰,推出時間將選擇在今年上半年深交所股改公司家數超過一半之后。

  隨著五糧液等14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日前披露股改方案,深市主板完成股改以及進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達192家,其市值已達5000多億元,占總市值的比重為53.8%,率先過半。這表明自2005年4月29日展開的股權分置改革已取得顯著成就,長期制約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桎梏已被打開,資本市場的活力正逐步恢復,不少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后開始醞釀再融資計劃。流通股股東也從股改中直接受益,其持股市值股改后明顯增加。

  但各地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股改進度很不平衡,如貴州、黑龍江兩省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現沒有一家進入股改;

福建在深交所上市公司12家,目前僅1家已股改;河南在深交所上市公司11家,目前僅2家進入股改。

  深交所有關專家表示,有些地方對股改的認識還存在偏差,影響了股改的進程。據專家分析,這些認識誤區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有人仍對股改采取拖延態度,甚至提出股權分置能否10年、20年后再解決。對此,專家認為,股權分置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其他制度建設和改革創新的障礙。不解決股權分置,就難以穩定市場預期。只要問題不解決,股權分置對市場的不利影響就不可能自動消失,而由此帶來的問題將會越積累越多。

  二是誤把對價當成補償、贈送。專家指出,解決股權分置的核心是實現股權全部可流通,實現資本市場應有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后,市場估值體系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非流通股股東在股改中應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獲取流通權的對價。對價不是對投資者損失的補償,更不是對歷史較高持股成本的補償。

  三是有些上市公司誤把有關部門規定的股改后非流通股東最低持股比例,當作少付對價或不付對價的借口,甚至不進行股改。專家指出,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場非流通股從協議轉讓、政府審批的計劃經濟市場到流通股競價交易、價值規律作用、供求關系影響的市場經濟市場的金融變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兩類股東之間的制度性差異。股權分置改革后,市場為非流通股股東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配置渠道,非流通股股東可以通過增持、以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強化控股地位。

  四是有些非流通股股東誤認為只要不減持就不需要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其實,這是未理解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刻意義。專家指出,股權分置改革著眼的是非流通股與流通股流通制度差異的消除和資本市場的和諧發展,而不是狹隘的“減持”變現或模糊的“補償”,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股權分置改革長遠看是為了完成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實現同股同權,恢復資本市場的固有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問題,因此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都必須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五是有些非流通股股東誤以為,公司股價已接近甚至低于每股凈資產,這種情況下搞股改,不應再向流通股股東作出對價安排。專家指出,首先應正確認識公司凈資產的形成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是上市公司通過經營創造和積累的,更不是非流通股股東貢獻的,而是

股票發行的溢價。深滬市場A股上市公司2005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資本公積占凈資產的38.38%,股本占37.37%,未分配利潤占12.13%,流通股股東溢價認購形成的資本公積是凈資產的最主要部份。其次要看到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公司中,部分公司業績持續下滑,盈利能力較差,賬面凈資產難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

  專家還建議,非流通股股東要充分估算股改后市場為上市公司創造的巨大制度空間,積極提高企業業績實現所持股份的增值。在股改方案設計上,非流通股股東并非只有送股作為唯一的對價方式,也可結合自身和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發展前景、以及與流通股股東溝通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股改方案,實現共贏。

  專家表示,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還將促使大股東完善公司治理,增強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帶動資本市場的并購重組活動,為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為推動股權分置改革,深交所近日還將正式編制和發布以完成股改公司為主體的“深證新指數”。這個新指數將逐步涵蓋絕大部分的公司和市值,成為新的市場基準指數。未來新編制的行業指數也將從這個指數分化產生,形成新的行業指數系列,供投資者進行跟蹤投資并開發衍生產品使用,實現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將市場尺度功能和用于產品創新的投資標的功能的有機結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