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股市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12:35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2006年,在香港的內地股票的市場契機,在于大板塊的盈利都有不錯的保障,以及A股市場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 薛瀾/文 踏入2006年以后的頭幾個星期,在香港的內地股票,市場走勢可謂凌厲——H股指數上
我們認為,市場有如此強勁的表現,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契機。 第一個契機,是大板塊的盈利在2006年都有不錯的保障。 對于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股票來說,能源、電信和金融三大板塊占了總市值的80%多,只要它們的盈利沒有重大倒退,整個市場的盈利就有一定保障。 首先,能源股在高油價的支持下會繼續得到投資者追捧。 雖然從全年看,我們認為高油價對能源股會是“雙刃劍”——如果油價持續走高,“暴利稅”就極有可能出臺,從而對上游企業帶來負面影響;但最起碼在政策落實前,能源股業績仍會比2005年同期有相當大增長。 如我們在上期所述,2006年的金融板塊,特別是保險股,會繼續有出色表現,成為股市的領頭羊。 保險公司將繼續受益于隨城市化進程而發展的巨大需求,同時,QDII(合格境內投資者)的推出及A股市場在五年熊市之后進入牛市,對中國的保險公司來說都是極大的利好消息,保險公司可以因此避免單一市場及投資產品匱乏的風險,在國內外市場中尋求更優質的回報。 從銀行股來講,我們認為外資對中型銀行的并購將緊緊抓住投資者的注意力。很顯然,2006年大家對外資并購的注重點已經不會在“誰會買誰”,而是“誰會買誰多少”。 對于大型國有銀行來說,外資不可能控股;但對中小型銀行來說,國家就未必需要占大頭。 雖然現在的規定是單一外資股東在銀行的持股比例不能超過20%,但我們認為,2006年可能是突破這一上限的最佳時機。 特別是對于一些經營困難的中小型銀行,通過外資的介入,使它們走出困境,也許是其最好的出路。 如果外資在控股權方面能有突破,那么從技術轉讓、人員培訓到開發產品,其積極性與現在相比,都會變得不可同日而語。 為能取得控股權,外資將會付出比現在更高的代價,這對整個銀行股板塊估值的提升都會有幫助。 至于電信股板塊,我們在上期曾有所闡述。 3G牌照在2006年上半年發出的可能性正與日俱增,這會讓沉寂兩年的電信股重成市場焦點。無論運營商如何安排,電信設備商和服務商都將受益于行業因3G而起的資本支出的增加。 2006年市場的第二個契機,我們認為,是A股市場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A股經過漫長的熊市,過去的估值體系被徹底推翻,以致于絕大部分國內投資者面對的最大困惑,就是A股到底值多少錢。 我們認為,現在的A股估值已趨向合理。A股2006年的市盈率大約在14-15倍左右,相對于H股11倍的市盈率,大約有25%-30%的溢價。 但我們要記住,H股中,油股占了大頭,而油股因為是周期性股票,其市盈率是相對偏低的。 同時,A股投資者的流動性和選擇性都要比H股投資者小很多,特別是像社保基金等長期投資者在H股市場上是不存在的,所以,A股應該比H股有少許溢價。 政府正在積極準備對外資投資A股的進一步開放。除了現有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機構會得到更多額度,近期,還有希望出臺新的政策規定,以降低QFII的門坎,縮短資金鎖定的期限,吸引更多的外資投資者。 更有意義的是,在2006年年初出臺的關于策略投資者的規定——如果愿意買超過10%的股權,同時被鎖定三年不流通,那么,策略投資者可以繞過QFII額度的限制,直接進入A股市場。 此舉能夠達到兩個目的:其一,可以防止股改后大量股票流入二級市場;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開辟一條途徑,讓有心的策略投資者或金融投資者,以正常手段進行對公司的收購,同時也能幫助A股重新做價值定位。 我們認為,如果監管層能在短期內下定決心恢復新股上市,就一定能吸引大批持幣待購的新資金入場,使A股市場恢復一個正常市場應有的功能,從而帶來真正的牛市。- 作者為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主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