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流動性或將出現轉折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5日 08:32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王棟琳北京報道

  2005年銀行系統流動性持續寬裕,造就了債市的空前繁榮。在這背后是兩股重要的推動力量,一是熱錢涌入帶動的外匯占款較快增長;二是銀行信貸收縮引起的資金寬松。然而,目前種種跡象顯示,兩大資金推動力量均有消退趨勢。分析人士認為,資金寬松狀況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發生轉變。

  匯改有效打擊熱錢氣焰

  去年的“寬貨幣”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熱錢流入帶來的外匯占款推動的。去年外匯占款占M2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為對沖外匯占款,貨幣當局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礎貨幣。但是,匯改以后這一局面有所改觀,一方面央行貫徹不完全對沖政策,控制泛濫的流動性;另一方面,熱錢流入的步伐明顯放緩。

  

外匯儲備增量有三個來源,分別為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和熱錢流入。2005年全年新增外匯儲備2089億美元,比2004年多增22億美元。但從全年看,四季度的總體增量比三季度減少82億美元。全年貿易順差約為1019億美元,FDI為603億元,因此,去年全年熱錢流入大約在500億美元左右,比起2004年1000億美元的規模,熱錢顯然放慢了流入速度。

  統計發現,去年7月21日匯改以來,外匯儲備單月增量以及熱錢單月流入規模均呈遞減趨勢,10月和11月的熱錢甚至為凈流出。12月數據盡管出現反彈,但比起2003年、2004年年末的數據,熱錢流入速度已明顯收斂。

  近期央行官員表態,從利率平價角度看,美元與人民幣利差300個基點,只要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在3%以內,熱錢將無利可圖。目前美國一年期LIBOR為5%,我國一年期央票利率為1.8-1.9%,從這個意義上講,央行對一年期央票利率的心理上限至少可以達到2%。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加大。分析人士猜測,央行未來可能維持較大的貨幣回籠力度,以抬升貨幣市場利率。節后央行單期央票發行量連續創出新高,昨日回籠資金達2000億元!北M管目前資金面還算寬松,但如果央行這樣的回籠力度持續下去,流動性將在兩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發生轉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而央行的這一暗示已使許多機構得出結論,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將在3%左右,穩定升值的預期也有利于擊退熱錢。1月31日美儲聯再度加息25個基點,達到4.5%。目前市場預期聯邦基金利率升至5%的機率已超過50%。中美利差的不斷擴大,提高了熱錢投機的成本,進一步減緩了熱錢流入的速度。

  信貸開始復蘇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盡管有各種因素共同拓寬資金面,但銀行信貸收縮是其中決定性的因素。金融機構貸存比從2005年初的73.8%降至年末的67.8%。1.6萬億元人民幣未得到充分運用。但是,近來信貸復蘇的苗頭已經顯現。

  首先,去年四季度信貸增長的勢頭很猛。在去年的11月,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大幅反彈至2251億元,比兩年來的平均水平高出了約1000億元,銀行貸款的增速升至14%的水平。與本輪宏觀經濟周期啟動期時(2002年下半年)的水平相當。央行立即警覺,出面進行了以壓縮信貸為目的的金融調控。在窗口指導和定向票據的聯合作用下,12月信貸投放回落。然而,當月的金融機構貸存比還是比11月上升了1個基點。值得提醒的是,這是去年全年銀行貸存比唯一一次上升。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業信貸投放的拐點很可能已經于去年11月出現。

  其次,資本充足率“防線”已被跨越。根據

銀監會最新數據,全國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商業銀行兩年內已由8家增至53家;達標行資產占全部銀行資產比重已由三年前的0.6%升至75%。根據四大銀行財報,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0.26%、11.15%和9.57%,早已滿足要求,而農行暫時不受資本充足率的強約束。在去除了資本充足率這一“心病”后,銀行可以放開手腳,信貸規模的擴張將不再受到”硬約束”。

  昨日公布的1月份金融運行數據顯示,信貸投放增加明顯,已大幅超過去年11月份的數字。有專家指出,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投資不會出現大幅下滑,將依然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信貸投放依然有著強勁的上漲動力。

  為有效應對銀行流動性泛濫,央行于去年11月份在銀行間市場引入貨幣互換業務。周小川日前表示,今后將更多地開展貨幣掉期業務。盡管貨幣掉期一般數量不是很大,但效率高、具有針對性,而且起到

匯率信號顯示器的作用。如果未來力度加大,對于分流商業銀行過剩資金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從目前的趨勢看,央行傾向于使用多樣的、組合的公開市場操作方式。而三四月份一般是央行出臺新金融調控政策的“高發期”,同時也是信貸規模擴張集中爆發的季節!澳壳熬涂囱胄械膽B度,但快則一兩個月、慢則半年,流動性將會發生轉變”,一位分析人士肯定地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