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待洋行長離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9:09 新京報 | |||||||||
傳聞已久的深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美籍行長韋杰夫即將離職的消息,終于得到了證實。深發展(000001)今日將發布公告:2006年2月11日,韋杰夫向深發展董事會辭去行長一職,該辭職于同日生效。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深發展選擇這樣一個日子與洋行長結束一年多的姻緣,確實令人唏噓。對于兩者的分手,媒體多把箭頭指向了新橋。韋杰夫上任后力推引進花旗的“
美國新橋投資是一個由得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和布蘭投資公司發起設立的私人權益資本。毋庸諱言,對于一家權益投資公司而言,盡可能短的投資時間和盡可能高的投資回報為其最高目標。直觀地看來,新橋似乎是一個并不“良好”的角色。但是,筆者認為,如果因為洋行長的職位起伏,就對新橋進行道德批判其實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對于新橋而言,作為投資者,做出如此抉擇確實屬于情理之中。假如說深發展是一幢老舊的房子,那么新橋期望的是通過表面的油漆粉刷獲得“面貌一新”的成就,繼而可以加價售出。而對于新橋而言,韋杰夫作為一名油漆工,卻做起了房屋大修的工作,新橋是沒有耐心等待大修成功的,更何況大修能否成功尚是一個謎。但問題的關鍵是,為何新橋沒有耐心進行“大修”,僅僅是因為其投資機構的性質嗎? 事實上,如果把深發展由外資介入到今天的洋行長下崗,放在中國整個銀行體系改革的背景下評析,我們發現,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介入中國銀行業,進而構建多重格局的產權模式,對于中國銀行業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深發展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先行者,那么中行和建行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廣發銀行改造引發多方投資者的競爭就是此種行為的延伸了。其間,關于是引進戰略投資者還是財務投資者的爭議屢見報端。 如果僅從新橋的身份和短短一年即更換韋杰夫行長的行為來看,當屬“短視而無用”的財務投資者無疑。 但是筆者認為,所謂引進的外資金融機構是戰略投資者,還是財務投資者,并不決定于引入方自己的標準和判斷,其實反倒是決定于投資方的戰略或策略選擇。對投資方而言,“賺錢”才是硬道理,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是戰略投資者,還是財務投資者,二者其實是難以區分的。能夠區分的是戰略投資者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轉讓股權,而財務投資者則隨時可轉讓股權。但在轉讓股權途徑和方式多元化的條件下,能不能使投資者持續持有股權,關鍵在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和可能分得的紅利。事實上,1999年底,新橋投資以5億美元獲得韓國第一銀行49%的股權和100%的投票權,直到2005年初才以33億美元將韓國第一銀行的股權賣給渣打銀行,長達五年多的持股期,已經超過了國有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對三年持股期限的要求。而在五年期間,新橋同樣多次更換韓一銀行行長。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銀行引進的外資如何評價絕不僅僅取決于外資的表面性質,更取決于國內銀行價值的發現程度和發展前景,簡單的道德批判無助于核心問題的破解。 □馬紅漫(上海經濟學博士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