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盤整可能是近期市場較好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08:15 中國證券報

  廣發基金朱平

  上周是春節后開市的第一周,由于全球股市在春節期間有比較良好的表現,所以大盤周一跳空高開,當日漲幅約30點。但隨后大盤在上沖1300點時受阻,并于周四出現大幅下挫。下跌表面上的原因是由于市場流傳證監會就IPO征詢意見,預示不久將進行全流通之后的新股發行。但周五證監會即出面澄清,表示沒有這個征詢意見稿,所以大盤周五又出現反彈
,全周漲幅仍有2%。

  大盤上周在放量的背景下進行盤整,表明無論投資者對今年股市有多么樂觀,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分歧,大盤很有可能會就此出現一段時間的盤整。現在的問題是這種盤整會繼續多長時間,這種分歧被市場消化過后,大盤會向什么方向演變?

  盤整緣于基本面

  大盤出現放量盤整的直接原因正如前文所述是由于

證監會關于重新放開IPO的消息,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基本面本身。

  首先,本次行情最大的贏家當屬資源類

股票,但由于連續的上漲,這批股票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所以當本周全球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調整時,引發了一批獲利盤的兌現。

  其次,雖然大家對2006年的經濟已變得相對樂觀,但市場并沒有獲得關于這種樂觀判斷的數據支持,更多品種股票的上漲還不能獲得市場認同,所以在資源類股票調整時找不到替代品種。

  第三,去年底入場的資金,目前獲利已近20%,有相當部分追求絕對收益的資金會選擇了結部分盈利,而大量場外回避風險的資金卻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入市。最后,從全球股市的背景看,經歷了前三年的牛市之后,2006年全球股市再出現大幅上漲不是很容易,而隨著中國股市的全流通和與國際股市估值的接軌,國內股市與全球股市的聯動傾向更強,所以大盤很難出現2001年之前那樣封閉的單邊資金推動行情。

  對經濟和上市公司利潤預期轉變

  市場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在去年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GDP重估后,國內投資在GDP中的占比與當年韓國和日本高速成長時期相當,而消費和服務的占比也接近50%。這表明投資在2006年可能不會再受到過度的壓制。而GDP的增速由于投資和內需的強勁,也不會像以前預期的那樣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GDP主要包括工資、折舊、利息和利潤,而從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報表看,利潤增速下降很快,與全年GDP9.9%的增長速度不匹配。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2004年新增投資帶來大量新增的折舊;二是2005年工資增長幅度較大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水平;三是國內上市公司制造業偏多,而服務、消費及資源類公司比重偏小,因而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不能代表全國企業整體的盈利水平;最后,2005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出現了的拐點,GDP增速加快,而企業年報還未公布,全年的數據可能會好于前三季度。比較而言,2006年折舊、工資的增幅相對2005年的高基數會有所下降,隨著2005年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的大幅下降,2006年在較低基數下,也非常有可能出現反彈,這些因素都表明2006年上市公司的利潤水平可能會好于預期。

  盤整可能是市場較好選擇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國內2006年經濟的發展勢頭仍可能不錯,投資、消費、凈出口出現大幅變化的可能性要小于延續去年勢頭的可能性,但目前市場并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這種預期;其次,上市公司今年的盈利增長狀況可能會好于2005年,這會使證券分析師的盈利預測出現一個上調的過程,從而有利于股市的上漲;第三,全球經濟在前三年的高速增長后正面臨重大的挑戰,如果美國消費下降的因素不能被其他有利因素彌補,那么全球經濟增長的壓力會迅速增加,2006年剛開始,全年的實際情況現在還很難有定論。最后,國內股市今年以來已有不小漲幅,而全流通和融資在今年肯定會開閘,投資者對此不可能視而不見。而且從監管部門的角度看,在全流通后保持市場的穩定是

股權分置改革的收官之筆,監管部門一定不希望大盤在那時大跌,所以保持較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是保證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如果大盤在1250點到1300點之前盤整,等待進一步的數據支持,以及更多還沒有進場的資金入市,這樣不僅會增加市場對將來全流通或經濟發生不利影響時的承受能力,還能整理出除資源類股票外,其他能在2006年表現大大超過人們預期的股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