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總部:05年上海金融運行報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00:3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上海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貨幣政策分析小組 2005年,上海市認真貫徹國家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經濟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長較快,二、三產業穩步回升, 價格指數有所回落。貨幣信貸平穩運行,證券保險業穩步發展,金融市場功能進一步
一、金融運行情況 2005年,全市各項存貸款適度增長,銀行業資金比較充裕,市場利率變化較大。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成效,保險市場競爭激烈,金融改革開放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創新不斷推出。 (一)各項存貸款適度增長,外資銀行業務發展較快 2005年,全市銀行業繼續穩健發展,各項存款增加較多,各項貸款增長適度。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報告中金融機構如無特指,均指銀行、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郵政儲蓄機構等存貸款機構,與銀行業的含義相同。)經營狀況良好,利潤增長明顯,全年實現賬面利潤352.5億元,同比增長23.5%。 1、儲蓄存款快速增長,各項存款增速回升。2005年,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以下簡稱各項存款)呈"U"型回升態勢。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為23320.9億元,同比增長16.1%,比增速最低的5月末提高2.2個百分點。全年各項存款增加3142.8億元,同比多增398.4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同比多增482.5億元,而外幣存款同比少增4.2億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居民增加了外匯結匯,導致外匯儲蓄存款減少7.1億美元。 儲蓄存款是各項存款增加的主體。2005年,全市各項本外幣儲蓄存款增加1471.4億元,同比多增565.4億元;本外幣企業存款增加1052.4億元,同比少增471.2億元。年末,全市人民幣企業存款同比僅增長9.9%,比人民幣儲蓄存款增速低15.4個百分點,企業存款占各項存款的比重降至50%。儲蓄存款增勢強勁而企業存款增長乏力受多重因素影響:一是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斷變化的結果,居民實際收入增長較快;二是房地產市場回落,居民購房支出減少,儲蓄意愿增強;三是股市持續低迷,儲蓄分流作用減弱;四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存貨和應收賬款增長,企業流動資金減少;五是各項貸款同比少增,派生存款相對減少。 存款的穩定性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本外幣定期存款余額9504億元,占各項存款的40.8%,比年初上升3.5個百分點,表明居民定期儲蓄意愿增強,部分企業支付能力提高。 2、貸款總量增長適度,個人消費貸款少增較多。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以下簡稱各項貸款)余額16798.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3%,增幅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全年各項貸款共增加1785.9億元,同比少增260.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同比分別少增69億元和15.7億美元。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外匯貸款平穩增長。從各月來看,受商業銀行考核時點等因素的影響,貸款的季節性波動比較明顯,仍存在季末沖高、季初回落的現象。總體來看,貸款增長與經濟發展需求基本適應。 基建貸款繼續增加較多,短期貸款繼續增長乏力。2005年,全市人民幣基建貸款增加519億元,占新增人民幣貸款的34.9%,而鄉鎮企業貸款、三資企業貸款和技術改造貸款負增長,分別減少54億元、55億元和44億元。全市短期貸款僅增加167.6億元,主要集中于外幣貸款,人民幣貸款則下降,主要原因為:一是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增強、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和短期融資券發行,導致短期貸款需求減少;二是經濟高度依賴投資拉動,基建投資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貸款;三是銀行考核制度改革導致銀行偏好中長期貸款,貸款審批體制的變化提高了流動資金貸款的審批成本。 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多增,個人消費貸款少增較多。2005年末,全市中資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4088.8億元,比年初增加587.3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387.8億元,同比多增86.5億元。由于商品住房成交量回落,個人住房貸款連續6個月負增長,7--12月累計減少117億元,導致個人消費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出現回落。2005年,全市個人消費貸款增加152億元,同比少增603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199.4億元,同比少增529億元。年末,全市個人消費貸款占全部人民幣貸款的比例為19.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3、票據融資增加較多,票據市場利率震蕩走低。2005年末,全市銀行承兌匯票余額448.7億元,較年初增加39.7億元,增長9.7%;中外資金融機構(含工商銀行總行票據營業部)票據貼現余額1416.8億元,同比增長23.9%;金融機構全年累計貼現同比增長45.3%。 票據市場競爭加劇,利率波動性較大。據監測,2005年全市票據市場利率走勢與貨幣市場利率大致相同,基本呈下行態勢。年初,買斷式轉貼現和回購式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處于全年最高位,之后分別持續回落至11月份的年內最低點1.53%和1.55%,12月份大幅反彈,分別收于1.93%和2.44%。票據貼現利率年初走高后震蕩下行,年末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利率分別回落至全年最低點3.22%和3.38%。 專欄1票據融資:企業和商業銀行的重要融資渠道 廣義上,票據融資包括票據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等業務,是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相結合的一種信用形式。經過多年發展,票據融資已成為企業融資和商業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一種重要渠道。 2005年,上海市票據市場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票據業務在金融機構資產中的占比持續上升。全市票據貼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達8.4%,個別商業銀行已超過20%。二是票據市場利率下行態勢明顯,貼現與轉貼現之間的利差逐漸加大。主要原因在于貨幣市場資金充裕,貼現和轉貼現利率的生成機制不同,前者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形成,后者則完全市場化。三是商業承兌匯票發展較快。由于票據市場競爭激烈,銀行承兌匯票票源緊缺,商業承兌匯票業務作為票據市場的發展方向日益受到重視,一些中小金融機構推出"商票保貼"業務,推動了商業承兌匯票業務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金融機構商業承兌匯票累計貼現額已占企業貼現總額的48.9%,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一些金融機構的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已超過銀行承兌匯票。四是直貼業務 量下降,轉貼業務增長明顯。為搶奪票源,異地商業銀行紛紛進入上海辦理貼現業務,上海地區票據資源和客戶資源流失現象較為突出。2005年,全市金融機構票據直貼累計同比下降18.3%,而買斷式轉貼現累計額同比增長109.8%。五是票據經營趨向集約化,市場細分初步形成。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設立了票據專營機構,進一步加強了票據業務集約化經營。國有商業銀行是轉貼現市場的資金提供方,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在承兌、貼現市場具有競爭優勢,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 當前,一些因素制約了票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是:票據市場工具仍較單一,商業承兌匯票業務有待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的放松票據交易條件和無序競爭有抬頭趨勢;相關票據法律、法規和政策滯后,與市場發展要求有一定差距,票據市場利率形成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部門的協調需進一步加強。今后,需要進一步完善票據業務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加快業務創新,促進票據市場規范發展。 4、金融機構人民幣資金充裕,本外幣貸款利率走勢差異明顯。近年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比持續下降。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余額存貸比為67.2%,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人民幣資金充裕,導致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比例上升。2005年四季度,全市商業銀行執行下浮、基準和上浮利率的人民幣貸款占比分別為44.6%、21.6%和33.8%,與上年同期相比,利率下浮貸款占比提高2.3個百分點。分機構看,外資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下浮利率貸款占比相對較高,需引起關注。 與人民幣資金充裕相反,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風險值得關注。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外匯余額存貸比為125.6%,同比上升12.4個百分點。受國內外匯資金供求形勢變化以及國際外匯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外匯存貸款利率在2004年的基礎上繼續走高。2005年,上海市1年期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1月份的3.29%上升至12月份的5.49%,大額1年期美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由1月份的2.72%上升至12月份的4.35%。人民幣和外匯存貸款利率的差異進一步縮小。 專欄2客觀看待金融機構人民幣余額存貸比下降問題 近年來,全市金融機構尤其是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余額存貸比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1)商業銀行的負債基本都是被動負債,房市、股市分流儲蓄作用減弱,人民幣儲蓄存款增長較快;(2)商業銀行"存款立行"思想繼續存在,存款呈剛性增長;(3)房地產市場回落以及優質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導致有效貸款需求不足;(4)受監管制度和資本金約束,部分資本金緊張的商業銀行對資產結構主動進行調整,減少貸款發放。因而,商業銀行存貸比下降,是內部改革和外部環境等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分業經營條件下,我國金融機構以存貸款為最主要業務,存貸比是衡量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程度和流動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存貸比指標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一是金融機構資產運用渠道雖有限,但日益多元化,除可以發放貸款外,還可以投資央行票據、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以及同業拆借、同業借款等。從長期看,存貸比下降是歷史趨勢。二是上海市主要商業銀行均是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分支行,多數商業銀行資金由總行統一調配使用,區域性存貸比指標不能反映商業銀行整體資金的運用情況。三是貸款及存貸比指標不能完全反映金融機構對當地經濟的支持力度。隨著企業融資方式日益多樣化,金融機構除貸款外,還通過匯票承兌、保函、信用證、債券發行擔保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因此,要正確、客觀看待金融機構存貸比下降問題。 存貸比下降為金融機構資產運用的多元化提供了前提條件,有利于分散風險,支持直接融資與貨幣市場發展。但由于資金運用渠道仍較狹窄,商業銀行資金出現"相對過剩"。現階段,要解決商業銀行資金運用壓力較大的問題,一要積極開拓商業銀行新的貸款增長點,努力發展中小企業貸款和各類消費信貸;二要拓寬商業銀行資金運用和主動負債渠道,逐步形成根據資金運用能力來決定負債規模的經營機制;三要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增加有效貸款需求。 5、金融改革開放再上新臺階,外資金融機構快速發展。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正式掛牌成立,將成為人總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平臺、金融市場運行監測的平臺、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一部分金融服務與研究、開發業務的中心。交通銀行在香港順利上市,各國有銀行上海市分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上海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突破,順利取得了央行專項票據支持,上海農村商業銀行于8月25日正式成立。上海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在12月20日成立,進一步豐富了上海市金融機構體系。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跨國公司外匯管理改革的九條措施在浦東新區先行先試,進一步推進了投資、貿易和資金管理的便利化。 外資金融機構存貸款繼續快速增長。隨著金融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外資金融機構在人民幣業務上的拓展力度較大,受資金來源的影響減小。2005年末,上海市外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44.4%和42.9%。同時,2005年外資金融機構外匯存、貸款增加額分別占全市外匯存、貸款增加額的97%和91%,外匯貸款市場份額首次突破50%。值得關注的是,外資金融機構的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中外資金融機構貸款結構趨同現象明顯。2005年,上海市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增加271.8億元,同比多增119.6億元,增加較為明顯。 (二)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成效,直接融資規模擴大 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成效。繼光大、東方證券公司成為全國首批創新試點券商后,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5家公司獲創新試點 資格,占全國的1/3,中銀國際成為首批規范類券商。2005年,上海4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成功發行12億元債券,創設認購、認沽權證4.5億元;有5家證券公司共獲得14.5億元流動性貸款和35億元中央匯金公司注資,防范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共處置本地證券期貨公司3家、異地證券期貨公司在滬營業部35家,有效地避免了風險的傳染;6家證券公司按創新試點標準的第三方存管方案通過證監會專家評審,3家證券公司的第三方存管方案正處于實施過程中。 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2005年末,全市已完成股改或公告方案的公司有63家,占全國426家股改公司的15%,占全市138家應股改公司的46%,居全國前列。 直接融資規模擴大。2005年,上海企業海內外直接融資達624.1億元,其中:發行A股籌資256億元,發行H股籌資97.1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世博債券和企業債券共籌資271億元。注冊在上海市的基金管理公司共發行30只開放式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798億元,同比增長37.4%,占全國的38.6%。 (三)壽險保費收入實現增長,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提高 壽險業務重新進入穩步發展階段。2005年8月末,上海壽險保費收入實現增幅0.2%,走出了自2003年四季度以來壽險保費收入連續20余月負增長的態勢,顯示壽險業結構性調整出現轉機。2005年,全市保費收入合計333.6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財產險和壽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87.9億元和245.8億元,分別增長18.3%和5.8%。全年保險業各項賠款和給付共計87.5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財產險賠款47.3億元,同比增長39%;人身險賠款和給付合計40.2億元,同比增長8.9%。 保險市場競爭更加激烈。2005年末,上海市共有保險公司70家,比2004年末增加14家。保險公司在業務和人才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人才流動性明顯提高。外資保險公司在險種開發、市場開拓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業務發展較快。全年全市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7.1%,比中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幅高21.5個百分點;中、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比例為83:17,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份額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 (四)金融市場功能進一步完善,企業融資結構有所改善 銀行間市場資金充裕,債券市場交易活躍。2005年,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分別成交1.3萬億元和15.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3%和增長71%,全年利率走勢呈兩端高、中間低的態勢。由于超額準備金利率下調,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趨于活躍,流動性大幅提高。全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累計成交6.0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倍。其中:上海市金融機構全年累計拆入、拆出分別為4001.3億元和3354.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加98.8億元和下降196.4億元;質押式正回購、逆回購累計交易量分別為2.7萬億元和2.9萬億元,增幅分別為3.9倍和50.1%;累計現券買入、賣出均為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8倍。 股票市場交易萎縮,期貨主要品種漲幅顯著。2005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綜指下跌8.3%,全年股票成交1.9萬億元,同比下降近三成。股票籌資299.8億元,同比下降三成多。上海期貨交易所全年累計成交6.5萬億元,同比下降22.4%,成交額占全國的48.6%。期銅、期鋁價格屢創新高,天然膠價格逐級走高,燃料油價格沖高盤整,全年分別上漲40.8%、16.8%、52.3%和53.0%。 外匯市場各主要幣種走勢不一,黃金交易價漲量增。人民幣升值預期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影響銀行間外匯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匯率實現了小幅雙向波動,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小于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的升值幅度。全年黃金交易所累計成交906.4噸,增長36.2%;成交金額1069.8億元,增長46.4%。黃金價格不斷上揚,全年漲幅達到16.2%,但低于國際市場19.9%的上漲幅度。 專欄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有所顯現 7月2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據我總部2005年12月份對上海市70戶具有進出口自營權的生產性企業(集團)問卷調查顯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樣本企業進出口繼續較快增長,就業水平變化較小,升值預期較為穩定,但利潤下降較為明顯。 一、樣本企業進出口繼續較快增長。2005年,樣本企業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7.5%。從行業分布來看,鋼鐵、化工、電子等行業的進口增長較快,紡織服裝業、電子等行業的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二、樣本企業就業水平變化總體較小。12月,樣本企業中有36家的就業人數與匯率改革前基本沒有變化、26家企業的就業人數下降,有44家企業的就業人數與上月相比基本沒有變化、17家企業的就業人數下降。但與2004年同月相比,有近一半企業的就業人數下降。 三、樣本企業利潤下降較為明顯。2005年,樣本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6.3%,有55家企業盈利,有15家企業虧損,其中有11家企業由上年盈利轉為虧損。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量較大的紡織服裝業利潤下降特別明顯,相當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利潤同比下降超過50%。 四、樣本企業匯率升值預期較為穩定。12月,樣本企業中有67.2%的企業預測未來6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升值,與上月的預測基本持平。其中,預測未來6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幅度在3%以內的企業占75%。 盡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總體仍較小,但也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情況:一是匯率的不確定性加大了企業的決策難度;二是企業對匯率避險工具和手段的知識較少;三是能夠為企業接受并使用的市場匯率避險產品較少。因而,要繼續加強對外匯衍生產品的宣傳與培訓,加快開發匯率避險產品,提高企業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 金融市場創新產品不斷推出,企業融資結構有所改善。200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相繼推出了一般金融債券、企業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債券品種,并推出了債券遠期交易、遠期外匯交易等金融衍生產品。上海證券交易所也推出了帶有期權特點的權證產品,為股權分置改革提供了一種對價選擇。2005年,上海市企業債券融資(含短期融資券)規模增長迅猛,其在企業融資總額中的占比上升較快。 (五)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金融生態環境繼續改善 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對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至關重要。2005年,上海市加大了對金融違法違規案件的執行力度,積極引進和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繼續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認真開展反洗錢檢查,嚴厲打擊外匯黑市、地下錢莊,確保正常的金融秩序;認真開展金融和征信宣傳工作;升級完善了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組織中小企業資信評級和企業集團評級試點;人民銀行組織建設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上海全面試運行,進一步推進了包括個人征信系統、企業征信系統和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在內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二、經濟運行情況(略) 三、預測與展望 目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應在上海已經顯現,經濟有望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期。總體上看,2006年上海市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首先,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世博會的籌備工作將全面展開,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一定增長,但增幅會有所下降,房地產投資增幅也可能繼續下降。其次,隨著匯率調整和波動的影響逐步顯現,外貿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難度較大,特別是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的趨緩將直接影響外貿出口的增長后勁,外貿進口與出口增幅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再次,從行業發展看,汽車、鋼鐵、紡織、化工等行業因受宏觀政策、資源供應、市場銷售等因素影響,發展態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房地產業的發展狀況對2006年消費、投資乃至本市經濟增長的影響仍較大。最后,盡管上海CPI漲幅不斷下降,但國際油價和資源價格改革對上海物價走勢將產生較大影響,CPI漲幅有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因此,預計2006年全市GDP增速略低于2005年,約為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外貿出口增長在15%左右;CPI漲幅在2%左右。 從貨幣信貸運行看,2006年上海市面臨總量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雙重任務。近年來,房地產貸款特別是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信貸增長的重要渠道,但隨著住房銷售的回落,住房消費對貸款的拉動作用將有所下降。其它消費貸款如汽車消費貸款、旅游消費貸款等發展難度也較大,金融機構普遍感到2006年難以找到新的貸款增長點。可以預計,基建貸款仍將是拉動上海市2006年貸款增長的主要動力,貸款長期化的趨勢難以在2006年得到根本扭轉,貸款結構調整難度較大,貸款增長后續動力不足。同時,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股票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公司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發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本外幣理財市場將快速發展,儲蓄存款分流有可能加快。此外,隨著金融開放力度的加大,2006年全市中外資銀行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外資銀行的業務重點將逐步從外幣業務轉向本外幣業務并重。中資銀行將面臨外資銀行的全面競爭,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繼續上升。因此,預計2006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加額略低于2005年,各項存款增加3000億元左右,各項貸款增加1700億元左右。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