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2006經濟將回落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08:22 中國證券報

  長盛基金研究部李驥

  按照普查后的國內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實力大增,2005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9%,國內的經濟實力在全球的排名持續前移。同樣高增長的數據背后,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處于這一輪經濟周期的高點,2006年開始國內經濟將開始出現回落。這一輪的經濟回落將隨著國內經濟中的不同行業產能釋放
將分三步走:

  第一輪產能釋放由上游行業引起,主要來自鋼鐵、電力、煤炭、電解鋁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產能釋放有其經濟背景。這些行業之所以出現產能過剩,主要不是因為國內投資需求放緩過快,而是因為這些行業產能釋放過快。2000年前后,新一輪國內經濟增長開始啟動,這一輪經濟啟動依舊由投資拉動所導致,投資增長加快導致上游行業供給短缺,價格上漲,高利潤與高回報導致上游行業投資增長加快。上游行業投入產出周期2-4年,過去幾年的高投資導致上游行業產能開始釋放,行業內部供求缺口縮小,鋼鐵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跡象,類似的產能過剩估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會在電力、煤炭等行業開始逐漸出現。

  第二輪產能釋放將來自于與上游行業相關的下游行業產能釋放。由于上游行業產能快速釋放,價格下降,下游行業由于預期投入成本下降,預期利潤回報加大而導致產能釋放,這些行業主要與鋁的冶煉、加工設備、電力設備、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行業有關。與上游行業產能釋放周期不同的是,下游行業的產能釋放也許更快,這個周期估計在7-8個月。隨著第二輪的產能釋放,我們認為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加快放緩,整個經濟中上游、下游行業預期利潤回報下降,整個社會投資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上游行業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第三步的經濟回落來自國內需求的回落。上、下游行業的增速放緩,行業內部利潤回報趨降,國內人均收入增長放緩,我們認為這將導致國內需求增長的回落。90年代以后,盡管國內消費在推動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占主導地位,但消費一直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越大,投資與出口的波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越小。通過歷史的數據觀察,我們會發現,尤其是90年代以后,消費與投資對經濟的貢獻此消彼漲,在經濟增長高漲的年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減弱,但是在經濟低位運行的時候,消費對抑制經濟回落的作用十分突出。隨著消費需求的回落,我們認為國內經濟將進一步放緩,但波動性收窄并將見底,直到新一輪經濟增長開始啟動。

  以上僅是考慮國內因素對

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可以觀察到,影響國內經濟增長啟動與經濟回落的主導因素有所不同。影響經濟增長啟動的主導因素一定來自于國內需求,比如需求的逐漸復蘇導致整個經濟對相關產品需求逐漸增加,這些企業盈利逐漸增加而開始擴大生產,從而拉動上游行業的增長,這樣整個經濟利潤增長與產能擴張從需求端向下游傳導,并逐漸帶動整個經濟逐漸走向繁榮。相反,影響整個經濟回落的因素一定來自供給的逐漸放大,由于整個經濟對繁榮的過度預期導致企業過度擴張產能,即使全社會需求沒有下降,但是產能的擴張已經超越了需求的增長,企業效益下降并收縮生產,這樣整個經濟的回落同樣從產能過剩行業向其他行業傳導,并導致整個經濟逐漸走向衰退。

  從全球經濟對國內商品需求的影響來看,國內經濟高增長也不具備可持續性。我們認為凈出口在對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與2004年之前有著明顯的不同,凈出口對去年經濟增長的貢獻預計在38%左右,而2004年及以前絕對只有不到2%或更少,進出口對去年保持高增長起到關鍵作用。去年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開始超過日本,占全球貿易比重為6.5%左右,略高于日本的6%,國內對發達市場在貿易上的依賴性逐漸增強。今年,我們認為凈出口高增長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全球主要機構包括IMF、匯豐銀行預測主要經濟區今年經濟增長會明顯放緩。無論

人民幣匯率如何調整,美元不同貿易地區其國內利益各種各樣的跡象已經表明,中國的國內經濟已經開始演繹這個過程,去年一季度國內鋼鐵全行業利潤增長94%,到11月份這個增長速度就變為5%,全行業虧損企業數目不斷增加。去年底,我們可以觀察到,煤炭、電力等行業的數據也開始發生著鋼鐵行業年初同樣的變化,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認為這類行業也不會太偏離這個趨勢。從整個經濟數據來看,去年下半年開始,企業產銷率有所下降,整個經濟中企業虧損的比例不斷提高,去年企業虧損率較2004年增長58%。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