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糖跌停鋁漲停 國內期貨品種走勢分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09:02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李中秋

  在經歷了節后首個交易日的“紅包”行情之后,昨日國內各大期貨品種走勢開始出現一定分化。經過連續11個交易日累計30%以上的上漲,白糖期貨昨日迎來首個跌停板。有色金屬銅鋁繼續維持強勢上攻態勢,其中上海期鋁繼續以全線漲停報收。農產品方面,除了玉米期貨一枝獨秀之外,豆類品種在昨日出現一定程度回調。

  獲利回吐令糖價下挫

  昨日白糖期貨的全線跌停,源于周一紐約期貨交易所11號原糖期價大幅調整。由于原糖0603合約即將在3周后即2月28日摘牌,針對0603合約進行清算操作,基金開始把手中持有的0603合約移倉到5月份。當日,紐約11號原糖期貨價格從上周五創下的25年高位大幅回落。0603合約糖價下跌50個點,收于18.80美分/磅;0605合約糖價下跌46個點,以18.80美分/磅報收。受此影響,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貨主力605合約,昨日開盤5分鐘后便告跌停,并牢牢封住5995元/噸的跌停板價格直至收盤。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發布的數據,到上周二時CSCE糖市基金和小投機商手中的凈多頭數量已減至121607手,商業方面持有等量的凈空頭。按照場內交易商測算,估計到周一收盤時基金和小投機商手中的凈多頭數量已減至11.5萬手水平。

  除此之外,有境外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原糖期價漲勢過快導致多頭獲利回吐,也是引起調整的重要原因。自去年11月1日到上周五為止,CSCE糖市原糖期貨價格漲幅已達到了75%,而鄭州白糖自1月6日上市以來漲幅達到了30%以上。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產糖商對最近糖價連連上漲感到高興,但期糖價格連連上漲,同時也阻礙了買賣雙方的作價和在低位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從目前情況看,如果糖價回落到18.00美分/磅水平,現貨市場可能會有所回暖。

  有色金屬繼續逞強

  白糖跌停絲毫沒有影響銅鋁的強勢格局。受基金對期銅和期鋁買盤提振,隔夜LME三個月期銅收報5060,較上周五漲40美元,盤中再創5070美元歷史新高。三個月期鋁收報2669美元,較上周五上漲36美元,盤中創出了17年半新高。受此影響,上海期銅主力604合約昨日繼續創出歷史新高,收報48980元/噸,大漲1380元/噸。上海期鋁則在尾市收盤前再度漲停,其中主力605合約收報22800元/噸,每噸漲870元。

  雖然周一LME銅庫存增加4025噸,總存量達99775噸,LME鋁庫存增加1575噸,總存量達714575噸,但交易商稱,市場仍不會理會LME庫存增加的消息,因對

能源成本高企將影響生產的擔憂左右著市場人氣。有境外交易商表示,盡管有多頭結清一些部位,但每次都有買家又入場買進。

  同往年狀況一樣,中國銅加工商在春節后的需求回升,被認為是銅價上揚的主要原因。巴克萊資本日前認為,銅價的任何調整,都將再次吸引來自投資者和現貨消費商的良好買入興趣。從技術面看,價格將使交易一邊倒。不過,市場人士指出,昨日滬鋁的再度漲停以及近期成交和持倉量情況表明,國內投機多頭已經選擇滬鋁作為今后金屬期貨的主戰場。

  玉米一枝獨秀

  與金屬和白糖期貨相比,農產品市場昨日出現了一定分化。一方面玉米期貨繼續呈現強勢上攻態勢,主力609合約成交放出97萬手歷史天量,期價繼續大漲27元/噸,收報1520元/噸。不過,昨日大連豆類品種則出現快速調整。

  由于國際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有關能源替代概念的商品受到市場熱烈追捧。而玉米可以用作替代能源乙醇生產的原材料,燃料乙醇概念再度激發投資者做多熱情。近日,新資金大量介入玉米期貨,目前該品種總持倉量已經突破70萬手。

  而在春節期間,國際基金便大舉買入期貨合約,推高國際玉米價格。從CFTC公布的交易商持倉報告來看,截至1月31日,基金持有玉米凈多倉較兩周前大增了58286手,持有凈多單92545手。市場人士估計,目前基金持有的玉米凈多單已經增加到12萬手以上。基金積極買入,成為農產品牛市初期的原始動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