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全球化視野下中國股市重估 尚福林列出五件大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14:37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5年,中國股市在K線圖上走過W形,盡管全年略有下跌,但結尾處的紅線惹人浮想。這一年有一本書——《偉大的博弈》——讓中國金融業印象深刻,其作者美國人約翰·戈登在“致中國讀者”的前言中寫到,“在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中,沒有什么比資本市場更為重要的了”。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顯然愿意認同這種說法,在為這本書所作的序中,他的總結
是:“華爾街最終能夠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并最終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在這篇序寫就的五個月后,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券市場在第五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手中啟動了成立15年以來最偉大的改革——股權分置改革。

  在這場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改革中,“統一組織,分散決策”成為指導方針。以1000多家上市公司為主體,大大小小的博弈在“看不見的手”的指揮下登臺舞動。數據看來是令人滿意的,截至2006年1月11日,不到一年的時間,參與股改的上市公司已達434家,總市值為12009億元,占滬深股市總市值的37%。

  當然,另一方面,也有人略有微詞。截至2005年底,滬深兩市

股票總市值為33008.4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47%;兩市A股流通市值為10114.1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2.65%,投資者整體仍處于虧損之中;在啟動股改,暫停新股發行上市的背景下,市場籌資功能也受到嚴重抑制,年內只有15家公司發行上市,4家公司增發,1家公司配股,總籌資額為328.85億元,較上年減少529.43億元,減少61.68%;交行、建行等一批超級藍籌公司相繼登陸海外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外包”程度進一步加劇。

  改革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好在股改的正面效應正在逐步體現出來:隨著股改的推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平均估值降到了歷史底部。據報道,截至2005年12月30日收盤,滬市股票平均價格為4.60元,深市平均股價為4.37元,滬深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6.33倍和16.36倍。其中228家G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1.06倍。

  泡沫的褪去讓新的一年看上去很美。

  一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這樣說到:“對于中國證券市場來說,2005年可能只是轉折的開始。” 新的一年中,股改依然是最大的重頭戲,而思路已經清晰可見:首先是抓重點,盡快完成39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和135家地方控股上市公司的重點股改工作;其次,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年內基本完成股改。

  當然,股改本身并非目的,而只是手段。通過融資政策傾斜和市場創新,扶持改革后的公司做優做強,并進一步激活整個市場,才是股改的點睛之意。這一點已經為有關方面充分認識,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已經相繼或即將出臺。

  早在2005年6月,尚福林已經一一列出了五件大事:推進

股權分置改革、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券商問題的綜合治理和完善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而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正是這五件大事的樞紐所在,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在股市的制度框架上實現市場化和國際化,然后恢復市場融資功能,讓真正的大盤藍籌股能夠在國內上市,活躍整個市場。中國股市的空間將由此打開。

  而在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看來,這個邏輯還可以進一步簡化。劉鴻儒在2005年中曾撰文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強化兩個支柱和理順一個觀念。他指出,第一個支柱是上市公司中的藍籌股公司;第二個支柱是機構投資者。這兩個支柱能夠發展壯大,那么中國資本市場的基石就能夠牢固。

  除此之外,他還強調,必須理順一個觀念,即要正確分析市盈率。他列舉的數據表明,2004年末,上證5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在21.79倍,上證18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在22.02倍;當時美國S&P5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在20.06倍,倫敦FTSE1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在21.03倍。可見2004年,中國股市和美國、英國股市的市盈率已經相差無幾。

  而時至今日,G股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2倍。隨著股改的進一步推進,市場的整體平均市盈率還有望進一步降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目前的利率處于亞太區較高水平,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也依然存在,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加大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流動資金的誘惑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0,2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