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IPO創新:一條螺旋式的上升曲線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00:3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鄒 愚

  深圳報道

  新股發行有望今年二季度開閘,似乎已經成為普遍的預期。

  然而,當人們期望在全流通格局下有新的發行制度創新時,卻發現了一些似曾相識的聲音。

  多樣化的發行方式

  1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2006年的工作主線之一是,深化發行制度改革,從增量上促進上市公司結構調整。

  從最早的額度計劃分配體制,到新股發行審批制,再到詢價制,新股發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在不斷深化。

  可以想象全流通運行機制下的證券發行制度將呈現多樣化。其中,最為人關注的是首次發行

股票公司存量發行試點、推出上市公司定向發行制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資金申購以及開展超額配售選擇權試點。

  實際上,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新股發行采取的是“增量發行”,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市之后,公司股份數量獲得擴容,通過新股配售方式將流通股東加入到公司股權結構中來。而在海外市場則一般推行“存量發行”,公司上市之后股份數量并不會增加,只會將其中一部分股份賣給市場投資者,但公司整體股份數量并不增加。

  首發存量發行,將給國資委在某些企業的股權退出方式上提供新思路。

  分析人士認為,定向發行制度將使得企業間的并購更加容易。公司的并購成本將大大降低。“企業并購重組將是未來投資銀行的一個主要收入。”招商證券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取消市值配售,恢復實行現金申購的呼聲不絕于耳。回顧不久前的歷史就會發現,新股現金申購其實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2002年,為了吸引更多資金入市以穩定市場,同時也為了打破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的

神話,中國
證監會
出臺了新股市值配售的發行政策。但是,從2005年以來,新股跌破發行價的情況屢屢出現,“新股不敗”成為歷史,恢復現金申購制度的呼聲也甚囂塵上。

  “由于過去現金申購獲得暴利的印象普遍存在人們腦海中,一旦恢復現金申購制度,無疑將吸引大批資金進入市場,一級市場猶如有了源頭活水,這對于重開IPO來說不亞于雪中送炭。”分析人士指出。

  實際上,在現金申購制度實行期間,上市公司可以獲得多達上千億資金的凍結利息,而證券公司也可以獲得更多無風險收益,這些群體當然有足夠動力去推動這個制度的實施。不過,在新股不敗成為歷史后,現金申購制度是否依然能如當年那么風光,還需時間考驗。但是,這個制度被重新提上日程,無疑驗證著資本市場發行制度在走一條螺旋式上升的曲線。

  超額配售選擇權的出現,將為券商穩定新股股價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

  期望大盤海歸?

  尚福林的講話還指出,要推動優質企業境內發行上市及境內外同時發行上市,支持H股公司在境內發行上市。

  尚福林此語背后的潛臺詞,被理解為監管層將著力推動大盤股以及海外上市的企業回歸。

  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在其2006年度投資報告中亦對此做出判斷,“隨著股改漸近完成,再融資和IPO也將重新啟動,預計一些大型優質國企將陸續登陸A股市場,使得整個市場的投資價值大大提升,投資人可選擇的投資標的也大大增加,并因此激發市場的投資熱情。”

  瑞銀華寶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亦指出,IPO應該盡快重新開閘,讓更多有質量、有規模、業績好的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IPO應該從市值較大的企業做起,如果公司過小,流通量也相應較小,很難吸引大資金進入,對市場的影響也相對有限。香港以及其它成熟市場的經驗證明,一兩次大型IPO,可能會激發整個市場的活力。

  其次,應該創建一種機制,讓已經到海外市場上市的企業回歸A股市場。中國很多好公司都“墻里開花墻外香”,對A股市場來說是一種負面影響。

  與監管層和投資人的期望相對應的是,企業也開始積極行動。1月20日,廣深鐵路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內外資股東以99.85%的高票通過了于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廣深鐵路返回內地市場發行不超過27.5億股A股的決議。

  此間人士指出,廣深鐵路等海外上市企業迫切“海歸”的重要原因是,隨著股改的順利進行,新股發行重啟呼之欲出,海內外的機構投資者對我國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大多表示樂觀。

  “在監管層、投資人和公司的三方面作用下,股改之后,蓄勢已久的H股及紅籌股公司將會形成一股‘回歸’浪潮”。上述人士指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1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