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杰:中信證券藍海崛起金融大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8日 10:02 證券時報 | |||||||||
□徐曉杰 根據統計,2005年股票、基金和權證交易總金額排名中,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名列第10,其交易總金額不及國泰君安的三分之一,成績并不算突出。但筆者認為,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數字下卻隱藏著一條中國證券業實力最為強悍的大鱷。
中信證券近年來先后出資控股三家券商:中信萬通、金通證券、中信建投。也許合并這三家公司之后,其交易金額仍然不能排名第一,但其盈利之和肯定會比交易金額排名高。1月17日中信證券公告盈利預增50%以上,在2005年度相當蕭條的整個券商行業中,這個成績足以令中信證券感到自豪。 為什么在整個行業持續幾年蕭條的情況下,中信證券卻能持續大規模擴張且盈利能力快速提高呢?究其根源,是因為中信證券采取了藍海戰略。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W#zhPoint#錢#zhPoint#金教授與勒妮#zhPoint#莫博涅教授2005年出版的《藍海戰略》為企業指出了一條通向未來增長的新路——— “藍海戰略”,即企業從關注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為轉向為買方提供價值的飛躍,通過跨越現有競爭邊界并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進行篩選與重新排序,企業就有可能重建市場和產業邊界,開啟巨大的潛在需求,從而擺脫“紅海”(已知市場空間)的血腥競爭,開創“藍海”(新的市場空間)。 由于近幾年證券市場持續下跌,習慣靠天吃飯的券商們不得不在持續萎縮的經紀業務市場硬碰硬地競爭,只能陷入血腥的“紅海”即競爭激烈的已知市場空間中,并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為了生存,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試圖通過擴大自營的方法來彌補虧損,結果卻是窟窿越來越大,血越流越多。 而中信證券卻并不依靠與對手競爭來創造持續性盈利增長,而是通過價值創新來開創“藍海”:一是進行規范的股份制改造,率先公開發行上市,既籌集了大量長期資本,又建立了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從而在軟件和硬件建設上都建立了大大領先于同行的優勢,并首批獲得從事證券創新業務資格。 二是果斷放棄自營業務,避開了讓許多券商曾經一時風光無限卻因此跌入萬劫不復之地的危險陷阱。 三是充分利用凈資本優勢大規模收購擴張,上市時收購青島萬通證券,2005年收購金通證券,并聯合建銀以小吃大收購重組華夏證券。也許有許多券商同樣想進行收購擴張,但大多有心無力,即使有實力,也因為經營不夠規范難以得到監管層的信任。通過收購,中信證券營業網點從2002年的40多個迅速擴張為如今的200多個,中信證券推行 “沿海戰略”,重點是加密東南沿海網點,逐步整合后形成網點的合理戰略布局,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的銷售平臺。密集的銷售網絡形成的規模經濟優勢將成為中信證券做為本土券商眾領頭羊與外商券商進行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在投行業務領域大力拓展,承攬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等超大型項目后使公司實力大增,連續3年股票籌資金額名列前3名,連續6年債券發行名列第一,投行業務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利潤。 中信證券通過避開激烈競爭的經紀業務,放棄風險巨大的自營業務,拓展超大型投行項目,在行業持續低迷時大手筆收購擴張,從而開拓蘊含龐大需求的新市場空間,徹底甩下競爭對手,實現了快速增長。 1月17日中信證券公告宣布一系列重大擴張舉措,擬申請發行不超過15億元債券以補充流動資金,并增資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3億元港幣,收購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決定籌建中信麥格理資產管理公司,大規模進軍內地券商影響甚少的香港證券市場。 中信證券通過為別人所不為和所不敢為而迅速成為本土最有實力的券商,但過去的迅速擴張并不意味著中信證券未來同樣能夠繼續順利擴張,因為中信證券大規模擴張跑馬圈地后,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一是如何消化收購成本;二是能否順利整合接管的券商;三是如何應對實力強大的外資券商。能否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決定其今后的發展前景如何。 如果中信證券能夠進一步做好價值創新,尋找新的“藍海”,最終闖出一條新路,那么,其標桿效應將會大大激活本土券商。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