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瑞士銀行冀望外管局變法 稱股市新動力還看IPO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14:5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汪 濤

  上海報道

  QFII業務遭遇瓶頸

  “從2003年7月份到現在,瑞士銀行獲得的QFII額度達到8億美金,比較可惜的是在2004年9月份之后,到現在超過15個月了,瑞士銀行在額度方面遭遇瓶頸,沒有再得到新的份額。”1月16日,在瑞士銀行2006年大中華研討會上,當談及QFII業務發展時,其中國區證券主管袁淑琴頗為黯然。

  據袁淑琴介紹,海外投資者對于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瑞士銀行面臨的困難就是沒有新增額度以滿足其繼續在A股市場投資的愿望。

  2005年9月份,外管局會同

證監會等機構批準增加60億美金的QFII額度,其中已經有16億額度下放給相關QFII運作機構,即目前現在獲批并可用作A股投資QFII的額度一共大概是56億美金,但是因為瑞銀業務開展比較早,根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第八條,“單個合格投資者申請的投資額度不得低于等值五千萬美元的人民幣,不得高于等值八億美元的人民幣”,其8億美金的額度上限已經用完。

  據袁淑琴介紹,瑞銀的客戶保持穩定,與上一年沒有太大的分別,只是機構數目有所增加。“投資方面,瑞士銀行持有的股票已經遠遠多于上一年度報告的數目,現在我們一共持有140個A股,50多個可轉債,60多個A股基金。”

  對于QFII接下來的發展,袁淑琴建議,繼續加大引進QFII的力度,讓它們更充分、更有效地發揮對于市場的領導作用,與此同時,她呼吁監管層進一步完善對于QFII進入的監管和選擇。“監管部門應該以QFII做出的實在業績作為依據,決定是否增加它們的額度,盡量減少以行政的方法對于QFII的投資做出不必要的平衡。”

  “A股市場的好轉是QFII非常希望見到的,監管層對于推動A股市場的力度不會減少,而更多海外QFII的力量對于整個市場的投資將提供有力的幫助。” 袁淑琴重申。

  據悉,目前外匯局正廣泛聽取QFII、托管行等對現行QFII管理辦法的意見,同時著手對該辦法做出修改。

  IPO將成2006市場動力

  對于2006年的市場,袁淑琴頗為樂觀:“A股市場可以找到新的動力,從市場低點走上來。”

  新近再次連任發審委委員的袁淑琴認為,A股市場應該在情況成熟的時候,重新開展新公司上市,使更多有規模的企業在A股上市,豐富A股市場的內容,這可能就是市場新的動力。

  此外,她還表示希望看到已經到海外市場上市的公司,A股市場能夠給予它們回來上市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壯大A股市場。

  袁淑琴指出,由于IPO的暫停,現有投資者很快會遭遇挑選公司難的問題。

  她舉例說,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如證券投資基金等,持有的上市公司都差不多,這代表它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公司有限,新的上市公司出現的話,而且是質量比較高、市值比較大的公司的話,對A股市場有一個新的動力,外資也會更有興趣。

  她同時以香港市場作為參照,“從香港的股票市場可以看到,香港市場一度缺乏了動力,沒有大的發展,突然有一個新的公司出來的話,整個市場就可以拉動起來了,希望A股市場有一個內在的動力可以支持以后投資的活動。”

  戰略投資與QFII互動

  《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2005年12月31日對外公布。

  對此,袁淑琴稱:《管理辦法》是給海外投資者的一個新年禮物。從《管理辦法》的規定來看,對外資戰略投資的規范非常嚴格,要求以“戰略投資”為核心,限制其成為二級市場的參與者。圍繞在一級市場,可以給外資一個渠道,繞過QFII額度不足的瓶頸,海外投資者對此非常歡迎,它們一般是長期投資者,對于持有10%以上的股權和三年持有期都可以接受。

  談及《管理辦法》可能會對QFII海外客戶產生分流等負面影響時,袁淑琴認為:《管理辦法》中的投資者與QFII的投資者有著較大的差別,對于公司發展來說,辦法的出臺有利于引進外資,有助收購合并,優化企業管理,對A股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幫助,QFII與戰略投資反而會借此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

  另外,袁淑琴還透露,瑞士銀行正在參與北京證券的重組,希望可以在國內擁有一個證券平臺,現在進展也較順利,并且相關工作得到了有關監管機構的支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