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世界財富結構沒有了中間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08:52 中國證券報

  12月20日,國家統計局調高2004年中國GDP數據,中國以19300億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排名中從第七位上升至第六位。19300億美元,13億人口,人均GDP是1485美元。

  我國的經濟總量只向前進了一步,但按人均排,查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超過了埃及、土庫曼斯坦和瓦努阿圖,等于進步了3位。16.8%的飛躍,只超過了3個不怎么起眼的國家。世界人均GDP有一個6萬美元的巨大高度,在一個從0到將近6萬美元的“光譜”上,向前
一步絕非容易的事情。但這樣看問題也有片面的地方,從我們所處的95位向下和向上看就完全是兩個感覺:1170美元上就有巴拉圭和菲律賓兩個頗有國際知名度的國家,1010~1040美元這個小間距上就有斯里蘭卡、安哥拉等5個國家。向上,尤其是過了5000美元后,國家便突然稀疏起來。比如,5000~6000美元這個檔次只有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兩個國家,7000~8000也只有愛沙尼亞和名字很少見的一個小島國,9000~10000的甚至只有捷克一個,整個5000~10000這個檔次共有13個國家。

  這樣在世界銀行的排名上逐檔次的統計表面上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有點無聊。但問題來了,5000~10000這樣一個巨大的階梯上,人口過億的只有墨西哥一個,且只有1.03億人口,如果把人口權重算進去,也就是計算所有這些國家的GDP,這將是一個很小的數目。這個結果,實際上揭示的是世界經濟結構上的一個問題,即中等發達國家,也就是所謂的“第二世界”是一個頗為虛無的概念,和第一世界幾乎沒有對接。世界銀行統計的207個國家和地區,七國集團,即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

意大利和日本,人口總共占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占世界的65%。而世界其余地區,人口占世界的89%,而GDP僅為35%。全球有11個人口過億的大國,我國13億,印度11億、印度尼西亞2億,還有巴基斯坦1.5億、孟加拉和尼日利亞各1.4億都集中在低收入國家里。5個國家人口相加達30億,占世界人口的一半。

  2004年,世界銀行確定的中等和低等收入國家的分界線是1460美元,按新的GDP數據,我們已經進入了中等國家和地區的行列,并且取代摩洛哥,給中等收入墊底。超過我們的人口大國,除了美國和日本,只有巴西、墨西哥和俄羅斯。因為沒有全世界每個國家的人口數字,這里不妨用人口過億的國家做一個簡略的統計,收入超過我們的共有7.4億人口,低于我們的,共有17億人口。全世界過億國家的人口,我們占到34%,其中19.5%比我們富裕,剩下的46.5%沒有我們富裕。按人口計算的人均富裕度,我們已經排到了中上游。

  所有這些統計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只是聯系到我們未來的發展才有意義。世界的財富結構,因為沒有了第二世界的中間層次,完全不是發達國家一向倡導的所謂中產階級為主的紡錘型結構,而是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結構,一個典型的貧富懸殊的結構。這個問題的解釋也很簡單,世界的經濟結構還是一套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自由競爭式的結構,在世貿大會前,世界銀行便有一個報告稱自由貿易沒有使世界變得更公平,而是加劇了貧富懸殊。在經濟現代化過程中,經濟效率的提高是一個普遍現象,但世界范圍內經濟公平的改進一直沒有改觀,《2003年世界發展指標》中人均GDP統計顯示,在1960~2001年間,人均GDP相對差距從66倍增加到389倍,絕對差距從大約2800美元增加到36700美元,絕對差距擴大了12倍,絕對差距的年復合擴大速度達到了6.4%。

  這是一個日益兩極分化的世界,富裕與貧窮國家和地區日益向啞鈴型的兩極集中。而從貧窮的一頭晉升到富裕的一頭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小到只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等不到兩億人口因緣巧合做到了。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上世紀70年代伊朗曾經人均GDP上萬美元,現在是2300美元,拉美國家中巴西阿根廷也都將近1萬美元,現在是3000多美元。或許啞鈴型的經濟結構正是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結果,資本主義自由發展階段的國家都先經歷兩極分化;或許全世界的資源只允許一部分人富,大多數人窮。

  向著富裕國家進發的過程,不知是否可以用從一個沙漏樣的小孔鉆過去做比喻。誠如是,恐怕也只有拉開檔次,一點點地鉆過去比較現實。眼看,我們的發展就要進入一個稀薄的并且廣闊的色譜中了,如果“均了貧富”,團了身,它還能從這個小也中鉆過去么?或者說,如果不保持對越南和印度的

競爭力,同時在高端上保持對美日等國的競爭,我們13億人是否能完成一個前無古人的現代化過程呢?顯然,這些想法一定遭到大眾的唾棄,但我只想到這一步,不敢藏拙。(文/邢海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