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券商集萃 > 正文
 

凈資本為王 監管新規則加速券商洗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5日 17:10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郝遠超 張榮旺 成都 北京報道

  監管層對券商的綜合治理正進入一個特殊時期。

  1月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簡稱《辦法》),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征求意見的還有《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
而券商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規則也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近期,上證指數連續上揚,中國股市回暖跡象逐漸明朗。然而,對政策既滿懷期待又飽嘗生存壓力的券商,在證監會“胡蘿卜+大棒”的政策激勵下,會同股市一樣迎來轉機嗎?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辦法》對每一項業務指標都做了嚴格限定,其中最核心的是對凈資本的要求。”東方證券研究員王如富說。

  王如富分析,其一,《辦法》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分類機制。證券公司可以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證券業務中的一項業務或者多項業務。證券公司經營業務范圍不同,對應的凈資產、凈資本的風險控制指標的最低標準規定也就不同。其二,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業務規模控制機制。如《辦法》中規定,證券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公司托管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的10%,自營股票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一倍,單項承銷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80%,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倍,對所有客戶融資、融券業務規模分別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倍等。這樣,證券公司實際可開展業務規模受凈資本為核心指標的倍數控制。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沒錢的券商只能制造風險”,海通證券的金曉斌的說法更為直接。他認為,有了對凈資本的約束可以保證客戶保證金不會被挪用,如果券商破產還有清償的資本,不能總讓國家買單。這兩份征求意見稿都是量化的而不是粗放式的,使不同規模的券商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新定位。“總之,今后券商的命運是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直至被兼并或關閉”。

  “這可能是證監會出臺配套補充政策最多的一年。游戲規則變了,游戲方法和所演繹的態勢就會發生變化,包括市場制度的運作機制和投資理念等各個方面都是一個轉折。”華林證券研究所所長劉勘表示。

  自救與回歸

  “證監會把券商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創新類,另一類是規范類。”劉勘表示,創新類券商將獲得優先發展權,沒有取得創新和規范類資格的券商生存環境則更加惡劣。如果到6月份一些券商這兩類標準都達不到,就可能被創新類券商所重組和并購。監管層已向券商下了最后“通牒”——2006年10月31日前仍沒有達標的證券公司將面臨被關閉的風險。為了避免這一結局,券商正在做著最后的努力。

  1月初,齊魯證券終于取得規范類券商資格,與天同證券的聯合重組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名不見經傳的齊魯證券兼并名列全國十大綜合類券商的天同證券,這一“蛇吞象”之舉曾一度為市場所懷疑,但是在現實的政策環境下,天同證券不得不做出如此選擇。

  “天同證券近60億元的委托理財窟窿,很難單純依靠正常的經營來彌補。山東去年需要股改的企業有78家。但當時投行的15個保薦人都走光了,錯過了股改的保薦資格,失去了一個很好的盈利增長點。齊魯證券原來只是一家經紀類券商,沒有投行業務,現在兩家整合到一起,相互聯合避免都被外面的券商兼并。”天同證券的一位人士說。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0個月時間里,現有130家券商中多數會遭遇天同證券同樣的命運。

  面對即將開始的越加頻繁的市場整合。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何誠穎建議,小券商可以采取聯合的手段,通過券商之間的聯姻,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抗擊風險。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券商的優勝劣汰,更加規范的限制性措施,為券商在主業上進行創新提供了政策環境。此外,股權分置改革和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這為券商轉變盈利模式創造了一定的市場條件。

  王如富認為,在今年市場轉機已經出現的情況下,包括經紀業務和再融資在內的創新業務已成為市場發展的主題。建立在收費模式上的資產管理業務,為金融理財業務拓寬了空間,今后要做的是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和盈利水平。

  “2005年,僅權證業務就為創新類券商帶來了十幾億元的收入,而沒有權證經營資格的券商,業務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今后,創新類券商得到證監會的政策傾斜將更加明顯,優勢還會得到進一步的體現。”王如富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