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難點考問中行上市 聆訊在即管理能力受關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5日 15:10 中國經營報 | |||||||||
本報記者 羅焱 廣州報道 1月10日,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中國銀行可能會在未來1至2周內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接下去的進展要看聯交所對中行的申請資料有沒有提出問題。目前的估計是,如果一切順利,最早也要第二季度才能上市。
由于中行與已經在香港上市的中銀香港存在母子公司關系而且存在同業競爭,中行香港上市涉及到一些當地的監管障礙。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港股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第一季度香港股市活躍,是上市最好時機,相信中行的招股規模與建行(HK.0939)相似,定價方面也將接近甚至偏高一點。 一季度上市時機最好 香港京華山一銀行業分析師尤浩然分析認為,中行和建行的規模、盈利、資產回報率等差不多,估計中行的發行規模和估值會接近建行,定價甚至可能比建行上市時更高一點,市凈率在2至2.2倍應該都可以接受(建行上市定價為市凈率1.96倍,今年市凈率最高時達到約2.95倍)。 他說,目前香港資金面很充裕,成交量創新高,而且整體交投活躍,各行業全面上漲,并不是集中在個別股票,顯示有新的資金涌入。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香港多個交易日的單日成交量在380至400億港元,1月11日恒生指數收于15694.44點,都是199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去年香港的藍籌股平均只升了4.5%,國企股升12%,落后于韓國和日本,主要原因是香港受累于和美國的聯系匯率制,但現在市場憧憬美國加息會見頂,不少尋求機會的資金都來到了香港。而中資股又因為人民幣升值和QDII可能今年落實等因素而被看好。” 大福證券分析師李建雄表示,“如果遲一點有數據指向美國加息周期并未結束的話,市況波動就會大一點。況且,即使第二季度美國加息真的見頂,如果第一季度保持升勢,第二季度也有回吐壓力。” 李認為,上市最主要是看資金流通量夠不夠,因此中行一季度上市應該是最好時機,能獲得較好發行價格。 中銀香港尚未正式定位 至于中行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定位問題,據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他們幾個月前與中銀香港的管理層溝通時,管理層曾表示中銀香港還沒有正式定位。中銀香港目前在國內也有業務,但是卻被視為外資行,而中銀香港又是中行的附屬機構,在業務方面需要一個明確的定位。管理層當時表示,中行上市之前中銀香港會正式定位,屆時會發公告向公眾說明。 針對中行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差別,香港新鴻基金融集團策略師譚偉新對記者表示,兩家銀行最大的分別是,中銀香港只做香港業務,包括香港的人民幣業務。而中行主要做內地業務,還有海外的一些分公司,二者其實不會混亂。具體業務給誰做也不難界定,例如在香港發端的業務歸中銀香港,內地發端的業務則屬于中行,如果是兩地合作的業務可以用具體約定來分清。而母子公司的這些業務區分都會在招股說明書中列明。 聆訊關注戰略投資者 李建雄認為,母子公司定位不明不會是影響中行上市的主要因素。但中行到目前為止確定的戰略投資者和非銀行類策略投資者偏少,投資者會關注其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能力,這也可能是聯交所在聆訊時會提出的一個問題。 “中資銀行上市最大的隱憂是企業管治。相比交行(HK.3328)得到香港投資者熟悉的匯豐入股,建行引入美國銀行、新加坡淡馬錫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多名戰略和策略投資者,中行目前正式對外確認的戰略投資者只有蘇格蘭皇家銀行一家,其他非銀行類的策略投資者只能帶來資金,對于幫助中行改善風險管理和企業管治的能力有限,而資金并不是中行最缺乏的。”李建雄說。 但尤浩然認為,銀行業可以直接反映經濟發展。從過去的經驗看,雖然曾經有分析擔心建行上市會分流交行的投資者,但建行上市后,兩家銀行升幅相似,似乎替代性不大,反映出現在內地銀行供不應求,投資者趨之若鶩,只要價錢不離譜投資者就會買進。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更多的銀行如招行、民生、興業等紛紛在香港上市,投資者有更多選擇的時候,他們會理性去研究和比較這些銀行的不同特征,以及什么特征對自己更合適。例如,大的國有背景銀行在盈利能力上有優勢,而民營和股份制背景的銀行對壞賬的控制更好等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