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策略破解基金博弈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1日 09:24 中國證券報 | |||||||||
集中投資、守倉待漲、自上而下可能是2006年基金群體走出博弈困局的相對有效策略 渤海證券張鐵鵬 在機構化的市場中,基金投資行為的選擇更像是一種博弈,而基金所能采取的主要行動有:集中或分散,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守倉或調倉。而基金群體能否走出博弈困局,關
集中獲益更理性 2004年三季度后,隨著市場下跌,基金并沒有采用分散投資來進行防守,而是堅持了集中投資。主要原因有:一是,經過2004年的大規模發行,偏股類基金的規模到2005年已經很大,而滿足流動性要求的可投資資產范圍有限,難以滿足分散化的要求;二是,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在總風險中比重過高,分散投資難以起到降低風險的目的。從以上兩點來看,基金始終堅持集中投資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此外,2005年較高的持股集中度并未給基金帶來超額收益的快速增長。并且,從2005年三季度的基金投資組合來看,基金的持股集中度有所下降,很可能是基金正在從一部分資產向另一部分集中,從防御型的集中轉變為一種進攻型的集中的中間過程。 股改完成并實現“新老劃斷”后,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將有所降低,基金的持股集中度與市場走勢的關系將會再度增強。并且,從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看,市場處于底部區域,風險已經相對較小,選擇集中獲取收益相對于分散投資規避風險更為理智。但是,受制于可投資資產的范圍依然有限,預計這種轉變將會是比較緩慢的。 守倉是雙贏前提 2004年三季度后,市場持續下跌,但由于基金群體預期市場處于底部區域,因此沒有減倉,倉位反而逐漸增加。2005年三季報顯示,基金倉位平均達到70%左右的高水平。 高倉位能否帶來凈收益,取決于基金與其它機構的博弈:在基金群體倉位很高且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如果其它機構資金大規模的進入,市場上漲,基金有兩種選擇減倉或不減倉。基金若選擇減倉,由于其持股市值巨大,必然帶來市場的下跌,其它機構蒙受損失;如果基金不減倉,則兩者都能獲益。而如果其它機構不大規模進入,兩者都將不會有收益也不會有損失。 其它投資者進入與否取決于實體經濟、制度政策等因素的變化。短期來看,基金與其它機構在倉位控制上的理性選擇就是等待。但長期來看,中國股票市場的外圍資金非常充裕,股改后市場將處于中長期底部,風險已經較小。而且,僅從估值角度考慮,市場已具有吸引力,股息率方面也已具備比較優勢,這些是資金流入股票市場的中長期基礎。因此,中長期相對于短期更為樂觀,可以說,選擇高倉位就是選擇了中長期收益。 自下而上難獲超額收益 依據相同的投資理念、近似的研究平臺,進行自上而下的投資,可以較好地規避行業、板塊的風險,容易達成共識,形成合力;而過于傾向自下而上的投資,在面臨行業風險、難于形成合力的同時,在股改之后的市場中,還將面臨著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博弈。 目前經濟回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可投資資產的供給,增加了自上而下的難度,基金一定程度上被動地向自下而上傾斜,弱化了自上而下及行業配置的份量。從2004年起主動型基金行業投資集中度逐漸降低,而與此同時重倉股的集中度并沒有降低,可見基金群體正在明顯弱化了行業配置。這種轉變將增大基金群體在選股上的差異,分歧的加大不利于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使得基金整體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加大,同時可能帶來主動型基金群體內部在業績上的分化。 另外,即使是“自下而上”,如果今年市場所關注的“十一五規劃”、“并購”等主題的故事成份越大,將越不利于基金發揮其“價值挖掘”的特長,達成共識,整體上也就越難以獲得超額收益,同樣可能帶來主動型基金群體內部在業績上的分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