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效應將真正減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1日 09:06 中國證券報 | |||||||||
2005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進出口呈現“高出低進”的增長態勢。目前外貿增長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追求低成本的出口競爭戰略造成國民福利的凈損失和國際貿易摩擦;二是人民幣升值問題已成為影響外貿形勢的焦點問題;三是高額的外匯儲備使貨幣政策處于被動地位。我們認為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主要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初步預測,2006年進出口增長可能均保持在15%-20%之間。
低成本戰略造成國民福利的凈損失 改革開放以來,吸引外資,擴大出口一直是我國實現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主導戰略之一。但是隨著經濟增長階段的變化,這種戰略的邊際成本愈來愈高。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此種出口增長方式下國民福利的凈損失和國際貿易摩擦問題。 第一,外資、外企和出口一直享受著“超級待遇”。各地政府招商主要的爭奪手段還是各種優惠政策,國家對外資企業在稅收方面享有的優惠政策也一直沒有取消,這實際上是各級財政對境外投資者的轉移支付。巨額的出口退稅一直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沉重負擔。 第二,目前我國的出口優勢是低成本,但是這些所謂的低成本部分是由于要素和資源定價改革的滯后而人為地壓低價格,部分是由于勞動力總量供給過剩而不得不承受低工資換來的。這種出口創匯戰略的直接后果是國民福利和國內資源的無償轉移,由此帶來的巨額順差也不見得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有多大的好處。 第三,這種出口方式正在并且將繼續導致更多的貿易摩擦和國際爭端,換句話說,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們這種虧本生意并不領情。從后果來看,市場并沒有換到多少技術,經濟增長并沒有帶來多少人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加工貿易國內采購率低、加工鏈條短、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低位,考慮到資源的凈流失,出口對就業盡管有較大的貢獻但付出的代價也異常昂貴。 不主張人民幣進一步升值 目前,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已基本達成共識,但是對是否必須通過升值來解決這個問題卻存在不同看法。我們的看法是,盡管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但是不能通過升值來解決。關于匯率決定的理論依據有三個,即國際收支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和資產市場理論。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前兩個理論支持人民幣幣值被低估的觀點,而應用后一個理論并不支持這個觀點。從國際收支來看,目前國內外匯明顯供大于求,外匯儲備盤子過大,因此人民幣有升值的必要;從購買力平價來看,在人民幣釘住美元的11年間,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美國的3倍以上,而通貨膨脹率卻相差無幾,這顯然也是人民幣應該升值的理由。然而,從資產市場來看,從2004年6月開始,美聯儲連續11次加息,美元和人民幣的利差逐步加大,國際資金會逐步流向美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隨之減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人民幣存在進一步大幅度升值的預期,問題就不一樣了,有時升值本身就是由于存在升值預期,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自我強化式升值循環。 現在我們換一個思路,不拿結果說事,拿過程來說事,即分析一下什么造成了巨額的貿易順差?什么造成了巨額的外匯儲備?什么導致了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巨大的購買力差距? 首先來看經常項目下的貿易順差。目前我國出口商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低成本,也可以理解為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偏低、能源價格偏低和原材料價格偏低。勞動力價格低是因為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嚴重供大于求和勞動者相關權益保護的缺失造成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著力于提高勞動力工資而不是直接讓人民幣升值,兩者的后果對國際市場來說可能是一樣的,即達到了國內出口商品成本上升的后果,但是對國內市場而言,最起碼可以明顯提高外貿企業勞動者的薪酬水平,進而拉動一些消費,同時也能夠迫使出口企業優勝劣汰,進行自我調整。盡管有關部門正在積極采取措施,但由于我國能源和要素價格改革的滯后,目前資本、煤、氣、油等行業普遍都存在價格偏低的問題,必須指出的是,簡單地把某些能源和要素類產品的價格由低調高并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構建一個能夠準確反映市場需求狀況的價格形成機制才是問題的關鍵。 其次分析一下巨額的外匯儲備問題。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構成主要包括經常項目下的順差、資本項目下的順差和所謂的“熱錢”。由于“熱錢”中的相當部分是沖著人民幣升值預期來的,這里暫不討論。資本項目下的順差涉及到我國目前的招商引資方式問題。目前有幾種做法是普遍的:土地低價或者白送;前三年實行財政補貼,實際上是變相的稅收返還;地方政府許諾的招商中介費或者叫提成可達到投資額的相當比重。一方面,在政績的刺激下各地的招商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用土地和稅收為代價進行招商;另一方面,我們被迫使人民幣升值來為其買單,可以想象這種吸引外資的方式很難長久。 最后我們分析一下購買力平價。資源和要素類產品的價格特別是勞動力價格是影響購買力平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把包括普通勞動者的薪酬水平在內的要素和能源類產品價格適度提高以后,只要通脹率能夠保持在5%以內的水平,對目前我國經濟的增長而言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與此同時,人民幣的購買力水平也會相對下調。從這個角度看,提高公務員工資水平是應該的,但是提高廣大企業低收入勞動者的薪酬水平和加大對要素能源類產品定價機制的改革力度更加重要。 鑒此,我們不主張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如果要解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的問題,升值不如加薪,不如進行要素和能源產品市場改革以及轉變目前地方政府不擇手段的招商引資方式,說到底是轉變目前出口創匯導向的外貿增長方式。 高額外匯儲備使貨幣政策處于被動地位 2005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下的貿易順差屢創歷史新高,從而導致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大幅增長。由于外匯占款而投放基礎貨幣對央行而言是一種被動行為,央行必須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發行信用工具來進行對沖操作。盡管最近一段時間,出于防范熱錢套利的需要,央行主動減弱了對沖操作的力度,但是足以看出,巨額的貿易順差讓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處處捉襟見肘。央行為了減輕外匯儲備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就必須通過回籠現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但這兩種方式恰恰會促進本幣升值;反過來,如果央行為了降低升值壓力增加貨幣供給或者降低利率,這又會使本來就因外匯占款寬松的不得了的貨幣市場雪上加霜。 我們認為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熱錢對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沖擊。由于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熱錢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占了相當的比重。最近幾年,國際游資從美國的股市、房地產,一路炒到了國際原油市場,在原油總的供需格局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油價狂飆不止。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游資炒油、炒房地產(主要是上海和北京)的跡象;第二是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對外匯儲備資產縮水的風險。我國外匯儲備80%以上的資產是美元資產,只要美元貶值,我國的外匯儲備就會縮水(美元匯價從2002年以來已縮水40%以上)。第三是資產泡沫風險。高額的外匯儲備改變了人民幣與外幣的供求比例,其必將強化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并吸引外資流入,而外資流入會進一步增加外匯儲備并推動國內資產價格上漲,進一步強化升值預期。當本國的實體經濟對此難以支撐時,外資撤離,資產縮水,泡沫破裂。綜上所述,一方面我們付出國民福利凈損失的巨大代價,冒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換回高額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高額的貿易順差從而高額的外匯儲備反而使我國的貨幣政策處于被動地位,并且高額的外匯儲備本身也醞釀著巨大的資產貶值和泡沫風險。這種以出口創匯為目的的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必須得以扭轉。 禁止不計代價地招商引資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本質要求是要將對外貿易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粗放型增長方式是指對外貿易的增長主要通過出口產品數量的擴張來實現,主要依賴密集使用傳統資源和價格低廉的勞動力、質量和檔次都比較低下的產品的出口。而集約型增長方式是以出口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不斷提高為基礎,出口產品以滿足國際市場上層次較高的消費需求為主,是以追求出口產品更高的附加值來實現出口貿易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來看,要進一步降低出口退稅的總量和種類,對資源類產品的出口,不僅不能退稅,而且要開征相關稅種;立即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禁止各級政府搞不計代價和不計后果的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財政資金應該向技術研發、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傾斜。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改革最主要的不是升值或貶值,而是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匯率決定機制。就貨幣政策操作的出發點而言,沒有必要為了維持高速的出口速度而人為、強制性維持一個過高的匯率水平,而是應進一步增強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以配合推動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應加快外匯市場建設,積極推出各類外匯衍生產品,為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規避外匯風險服務。繼續改進外匯管理,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規范和引導外匯資金流入,適當拓寬資本流出渠道。但是在目前存在巨額的貿易儲備,熱錢大量集聚伺機套利的形勢下,最需要解決的不是升值問題而是首先要打破“人民幣升值預期循環”。短期內人民幣不能大幅升值,甚至不能留下想象空間,以防熱錢不撤,進一步強化“雙順差”增長。其次應接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資本賬戶不能輕易放松,而是應有計劃、有控制、有節奏地漸次放開。 入世效應將真正減退 從國際方面來看,隨著入世后我國融入全球化步伐的明顯加快,以及世界經濟的明顯復蘇,我國外貿出口再次出乎意料地實現了第四個年頭的高速增長?傮w來講,2006年世界經濟仍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這對我國出口以及利用外資增長將會構成一定壓力。受國際油價攀升和颶風影響,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比上年有所放慢,這雖然對2006年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但隨著美國財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災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將會刺激美國國內需求回升和就業增加,特別是制造業將會明顯回升;美國財政赤字有所好轉,美元止跌回升,使經濟增長的環境明顯改善;歐元區經濟則很難走出低迷。由于區內失業率居高難下,消費需求不振,加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和歐元貶值,2006年歐元區經濟增長仍然乏力。隨著日本銀行業好轉、信息技術領域調整取得進展,個人消費以及民間設備投資開始復蘇,日本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傊,三大經濟體的穩定增長將為我國出口增長提供較強的支撐作用。 但是,2006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多,主要是: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世界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和自然災害,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如真像一些專家預計的那樣繼續大幅攀升,將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明顯不利的影響。我們認為,隨著中東局勢的逐步明朗,石油供給將會增加,石油價格有可能逐步穩定在50-60美元?傮w來看,2006年我國經濟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基本樂觀,但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從國內方面來看,從2003年開始,普遍認為隨著入世效應減退,出口增速將會明顯放慢,其結果是持續三年增勢不但沒有減弱,相反則明顯趨強。究其因,一方面是人們大大低估了入世效應,中國國力增強,中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的滲透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走出調整逐步轉暖,為入世后的中國提供了極好的機遇。此外,國內政策配套及時、得力。這三方面作用加在一起形成合力,使出口連續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度。2006年這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發生明顯變化。 盡管2006年我國仍處于入世后過渡期,但2005年紡織品貿易所引發的種種爭端,預示著今后商品出口的難度越來越大,入世效應將真正減退。國際油價高企使正在回升中的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尤其是對于正在復蘇中國家的潛在風險明顯增加。而國內因出口退稅率調整使一些出口企業積極性降低,加之國際社會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起彼伏,為此國家將不大可能繼續出臺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受以上因素影響,2006年進出口增長有可能均保持在15%-20%之間。不過,從根本上講,中國經濟能否在長期內保持較快穩定增長,主要取決于我們能不能從對外資及出口的高度依賴中擺脫出來,轉為保持內需快速協調穩定增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