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財經時評 平衡國際收支應著力何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1日 08:34 中國證券報

  特約撰稿管濤

  管濤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1998年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獎學金項目,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習。長期從事國際金融問題研究,在貨幣可兌換、資本流動、匯率政策、外匯市場等領域的研究有較深造詣。

  2005年,在國家宏觀調控取得一定成效,固定資產投資、通貨膨脹、貨幣信貸等經濟指標均有所回落的情況下,唯有國際收支持續較大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的問題更加突出。那么,2006年在解決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上,著力點應放在何處呢?

  從恢復經濟對內平衡入手

  開放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是

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前三者屬于經濟的對內平衡目標,國際收支平衡屬于經濟的對外平衡目標。經濟對內平衡與對外平衡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經濟對外不平衡是對內不平衡的反映,經濟對內平衡了,則對外自然也就平衡了。而這時,無須強求經常項目是順差還是逆差(哪怕其規模很大),因為它們都是經濟運行的結果。

  我國國際收支長期較大順差,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國內經濟運行的不平衡。首先,從國民收入恒等式看,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長期較大順差反映的是儲蓄大于投資的矛盾。當前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不是因為投資率太低,而是消費不足,儲蓄率過高。通過進一步提高投資率的方式來縮小經常項目順差,一方面本身可能遭遇較強的國內資源瓶頸約束,如2004年上半年投資過熱情況下全國出現的電荒、水荒的現象;另一方面有可能進一步惡化投資消費比例關系,加劇產能過剩、通貨緊縮的隱患。因此,減少經常項目順差應該從擴大消費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著手。

  我國目前外貿依存度達到70%以上,而一向以貿易立國的日本,該比例也不過20%多。如果長期依賴外部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可能會加劇貿易摩擦,逐漸喪失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而且國際市場容量有限,遠不足以支持我國這種大經濟體的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因此,擴大內需不僅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擴大內需就是要逐步消除制約消費增長的政策和制度因素,促使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

  其次,我國國際收支總規模和差額規模都比較大,但國際收支的總體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我國是對外貿易大國,卻不是外貿強國,大量出口仍是低附加值或者高物耗、高能耗產品,缺乏核心技術與世界品牌,對價格競爭力依賴較大;我國年利用外資名列世界前茅,但其中不乏套取政策優惠的假外資,資金投向不合理,同時國內本外幣資金均相對過剩,卻依然大量從境外引入資金。而上述問題的存在,其實反映的也是國內產品和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問題。因此,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提高經濟整體國際競爭力,增強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減少對外資的過度依賴。

  由上可見,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不是少數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一項全局性的戰略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只有切實落實好國家擴大內需和加快結構調整的政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制定開放公平的涉外經濟政策

  在外匯短缺和計劃經濟條件下,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涉外經濟發展優先,外貿“獎出限入”、資本“寬進嚴出”、外匯“增收節支”的非對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造成國際收支持續較大順差的剛性,成為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體制約束。近年來,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外匯管制,加快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進口和資金流出,規范和引導資金流入,但在調節跨境資金的流向與規模方面成效有限。因為上述政策調整在平衡國際收支方面并非起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國內消費需求的擴大,沒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些政策調整的實際效果將大打折扣。而且,靠國際收支順差時流入管緊些、流出放寬些,國際收支逆差又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是緣木求魚。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反而會影響涉外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而影響整個投資經營環境。

  涉外經濟政策的調整不應以調節國際收支為目標,而應是通過逐步取消外匯管制,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開放對外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具體來講,就是要改變出口比進口好、外資比內資好、順差比逆差好的觀念,既不應該給予出口和外資過分的激勵,但也不應該過分抑制,而是要給企業進出口、利用內外資和資金流出入創造一個開放、公平的環境。尤其在目前外匯供大于求、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的情況下,開放資金流出的改革風險較小,步伐可以大一點、快一些。當然,所有相關改革不能僅從當前國際收支狀況考慮,更要看市場主體的風險控制能力和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要留有后手。我們不要寄希望于現在沒有控制地放,將來形勢逆轉后又收回來。

  從國際經驗看,開放經濟條件下,盡管不能單純依靠

匯率、利率等價格調節,完全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但是不發揮價格調節的作用,而依賴行政管理手段來調節資金流向與規模成本高、效果低,還可能造成新的市場扭曲。為此,應繼續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原則進一步完善有管理浮動匯率,逐步擴大匯率彈性,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外匯避險工具,督促和引導企業增強匯率風險意識,學習積極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管理風險。此外,還要逐步統一中外資企業和境內外資金使用的稅收政策,減少對內外資的稅收扭曲;穩步推進土地、
能源
、電力等要素價格的市場化,切實落實土地、環境和勞動保護等相關政策法規,逐步解決人為壓低要素成本帶來的價格扭曲和資源不合理配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