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航海信托與股市文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17:09 證券時報 | |||||||||
李云崢 三國文化如常青藤一般經久不衰,靠的是具有“閱讀”性的史書《三國志》?還是具有“悅讀”性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三國演義》的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通俗二字,就很清楚地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只有回歸草根本性的事物,才會最終獲得生生不息的發展機會。
而當談到資本市場時,總是讓人聯想到小說電影里那種風光無限的精英貴族式文化。實際上,無論是從股份制的起源還是從證券市場的興起來看,資本市場的核心本質都應屬于不折不扣的草根文化。 15世紀至19世紀被稱為西方的“大航海時代”,也是股份制誕生的背景。歐洲航海時代的動力是巨大的利益刺激,以1497年啟航的達.伽馬船隊為例,當他們1499年返回時,僅帶回的一船胡椒和肉桂的價值就相當于整個遠征隊費用的60倍。但遠征隊的昂貴費用和巨大風險也不是單個投資者能承受的,于是股份集資方式開始興起:最典型的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它們的每艘船都是個別集資,若是船能安全返航,投資人在收回成本后再按照股金比例進行分紅。 試想,如果當時歐洲的船長船員都熱衷于管理層收購,那船剛開出港口就可能被賣掉私分了,更別說返航后那一船船交易回來的香料、象牙了。可見,信托責任是航海文化和股份制的核心。 實際上,歐洲的航海信托責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根本就不缺乏,三國時期的關羽就是信托責任的典范。當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時,依然斬顏良誅文丑毫不手軟,而當他得知劉備下落時,照樣過五關誅六將而去,這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信托責任體現。眾所周知,中國財神文化中有文武兩種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關云長,他們生前的共同特點都是忠和信。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昭示:只有用忠和信的態度來對待信托責任才會贏得真正的財富。 而在信托責任的制度建設和傳播方面,曹操是個高手,這就是他能在正史《三國志》中寫在第一頁的必然。他對呂布和關羽的截然不同對待就是很好的體現:殺呂布其實就是制度建設,是殺給下屬看的,本質是一種對信托責任背叛的告誡;而他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后仍然大加贊賞,其實就是在給下屬樹立信托責任的榜樣。 可見,只有當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會計中介組織等證券市場參與者都能體會到信托責任的真諦時,才能共同譜寫出一本淵遠流長的“股市三國演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