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逆差 農產品需發揮比較優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08:31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王維波 從1月1日起,我國取消了豆油、棕櫚油、菜籽油3種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至此我國農產品入世承諾基本履行完畢。由于農產品入世過渡期到2006年底就結束,而我國農產品外貿從2004年即出現了逆差,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農業應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促進農產品出口增長。
取消配額影響有限 根據四年前我國的入世承諾,我國逐漸降低了農產品關稅水平。據估計,去年我國農產品的進口關稅綜合水平大約為15.4%,今年預計為15.2%,已經接近入世承諾的貨物貿易關稅降低的終點,即2010年的15%。同時,在進口配額方面,我國主要對糧、棉、油、食糖實行進口配額管制。但到2004年年底時,其配額增長已經到頂點,因此,如果2007年以后WTO沒有啟動新一輪全球農業談判,配額就不會增加。 世紀證券研究所秦雪青認為,目前我國豆油產能嚴重過剩,開工率僅為40%,而國外豆油卻具有成本優勢,取消豆油等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后,會對相關產品市場帶來一定壓力。而我國并不生產棕櫚油,所以取消配額后棕櫚油進口可能會有所增長,但由于棕櫚油市場價格較高,整體看市場需求并不大。農業部信息中心有關人士表示,因為國內食用油供應充分,預計配額取消后不會出現大幅增長的情形。 影響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大宗農產品(2004年我國用于進口小麥、大麥和大豆的支出共達89.4億美元,是造成當年農產品進出口逆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整體看,取消食用油進口配額不會對我國農產品進口結構產生明顯影響。 控制貿易逆差 數據顯示,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為157億美元,2004年達到240億美元,增長了50%以上。但進口增幅更大,從2000年的112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280億美元,增幅為150%。在2004年之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一直表現為順差。2004年,我國從農產品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逆差達到了50多億美元。今年1-11月份,仍有15.3億美元的逆差。 對于我國農產品貿易“由順轉逆”的原因,業內專家分析,我國糧食、大豆、玉米等產品的生產力較低,生產成本較高,價格大大高于國際水平。在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特別是大宗農產品競爭力較弱,進口大量增加。從這個角度看,我國農產品出現貿易逆差,是國內農業競爭力較低的正常表現,今后或許會成為經常現象。 但農產品不僅是普通商品,還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因此,應盡力實現進出口平衡,特別是要控制逆差的擴大。 發揮勞動密集優勢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對國際市場的熟悉,今后應有著較大的出口潛力。 秦雪青認為,這其中特別要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如園藝產品、水產品和部分畜產品的優勢。從長遠看,我國農業勞動力充足,勞動力成本低,這方面的優勢肯定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數據也顯示,近些年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如2004年水產品出口額增長27%,其順差達到37.3億美元。2005年前10月園藝產品出口57.8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大蒜、柑橘類水果出口分別增長42%和44%。因此,應將勞動密集型產品作為農產品出口的重點和增長點。 當然,擴大農產品出口也面臨不少障礙,其中主要的是發達國家設立的所謂“技術壁壘”——包括嚴格的技術標準、環保標準和衛生檢疫制度。根據商務部調查,我國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2006年日本、歐盟食品安全衛生新法規將正式實施,大幅抬高了進口農產品的門檻。 但我國也在加緊工作以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早在2004年底,商務部、農業部等七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指導性意見》,其中特別提出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把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培育一批出口重點企業等作為擴大出口的重要措施。經過一個時期后其效果將會逐步顯現出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